作者簡介
中野貴司日經新加坡分社社長兼吉隆坡分社社長。1977年生。2000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加入日本經濟新聞社。先後在經濟部、政治部、日經BP日經商業編輯部工作,2017年起任現職。合著者包括《人壽保險將會發生什麼》和《TPP 將如何改變商業和生活方式》(日經出版社)。鈴木淳Suzuki日經亞洲事務部(前雅加達分社社長)。1979年生。2006年一橋大學社會學研究科畢業,加入日本經濟新聞社。在大阪社會事務部、消費產業部、國際亞洲部工作後,他在印度尼西亞駐紮了16至20年。他的主要興趣是印度尼西亞等新興亞洲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他採訪過許多亞洲政治家和經理人。
譯者簡介
謝東富長期服務於台灣知名企業,與日本企業進行交流。譯有《1週有感!最強個人藥膳鍋:日本減重名醫認證,三高、肥胖、代謝差、倦怠感,一天一鍋就能解決!》
作者自序
前言「在十年前,東南亞的新創企業都在模仿歐美國家的創業模式,如同完全拷貝的複製人一般,產業也因此如同沙漠般毫無生氣。不過在後續的十年間,在適應了當地的經濟、文化……等各式產業條件後,為數不少的變異體擺脫以往的束縛應運而生,如今具有獨特商業模式的新創企業正持續增加中。」在造成世界劇烈動盪事件,也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前一天(二○二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我們與知名企業Insignia、Vensers、Partners 的新加坡創業夥伴Yinglan Tan,於眾多摩天商業大樓林立的新加坡市中心,回顧過去十年間東南亞新創界的成長及改變。Yinglan Tan自己在創業前,是在直屬於首相管轄下的國家研究財團(NRF)工作,當時這裡被視為創業家及創業投資的沙漠,在這樣的情況下協助企業發展創業項目,且針對東南亞及中國的新創企業也著有著作,對於我們的主題根本就是完美的人選。就如同Yinglan Tan 所說, 東南亞新創企業的蓬勃發展都是近幾年的事情, 根據DealStreetAsia 的資訊,創立於二○一三年的Lazada(新加坡的網路購物平台),是東南亞第一間市場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也就是所謂的獨角獸企業。不過與美國及中國相比,除了在具有潛力的企業數量方面有壓倒性的差距之外,東南亞的商業模式上大多都以複製世界成功企業商業模式及進口貿易為主流。在二○一八年,隨著成長茁壯的新創企業逐漸增加,世界上的投資者也漸漸將目光轉向東南亞市場。也就是在這一年,東南亞叫車服務平台的知名企業Grab,收購了同樣是車輛派遣服務平台的美國龍頭Uber Technologies 的東南亞事業體。原本是複製商業模組如同「複製人」一般的Grab,卻在商業競爭中,成功併吞及收購元始商業模組的Uber,也應證了東南亞新創企業突飛猛進的事實。在這之後, Grab 陸續將事業觸角擴展到餐飲配送、金融業務……等領域,變化為具有獨樹一格商業模式的「變種人」新創企業。在二○二一年東南亞共有二十五間新創企業成為市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也就是從二○一三年起至二○二○年為止,共誕生二十一間獨角獸企業且逐年增長,也代表著東南亞的新創企業界已經從草創期發展為成熟期。如同本書第七章提及以培養蝦子、螃蟹……等肉品開發企業Shiok Meats,在歐美國家投入許多較冷門產業的企業數量也不少。二○二二年一月在新加坡,由日本經濟新聞社所舉辦的座談會上,微軟(Microsoft)東亞的董事長Armando Lacerda 指出,「滿足全部日常生活所需的超級APP、影片投稿APP……等技術創新都來自於亞洲」,現今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已成為世界創新產業的發源地。而事實上,東南亞各國新創企業成為次世代的獨角獸企業的模式也日漸成形。作者之一的鈴木淳於二○一六年四月起至二○二○年三月止都待在印尼的首都雅加達,而另一位作者中野貴司則是二○一七年四月至今都在新加坡工作,所以對於東南亞的新創企業的蓬勃發展,都能即時準確的獲得相關消息,更可以訪問到相較作者更為年經的創新企業經營者、幹部來分享宏大的經營願景及發展計畫,讓人不禁忘記這是在工作,反而獲得刺激又愉悅的經驗。本書的內容多為兩位作者親赴東南亞的各地直接會面訪問而來,並盡可能的轉化為容易理解及分享的內容。首先,序章會概述東南亞新創企業的現況,談及二○二○年起席捲全球的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表面上造成東南亞經濟體沉痛的打擊,實則成為區域內數位化轉型、新興產業加速成長的契機。而在第1到4章,則會專注在Grab、Sea、Gojek、Tokopedia 等代表東南亞新創企業的四個企業體的介紹及說明, Grab 於二○二一年十二月於美國那斯達克證卷交易所上市,同一年Gojek 及Tokopedia 進行整併統合成為GoTo 集團。這四章,會詳細地描述正以卓越且極快速度成長的上述三個集團與四間企業。第5章及第6章則會就從背後支持新創企業的投資基金、大學……等角色進行取材訪問。新加坡政府是一個投資風格鮮明的政府單位,其中的Temasek Holdings、新加坡國立大學(NUS)……等單位,對於東南亞新創企業的成長及生態系行程的貢獻功不可沒。第8章則接續著探討財閥及東南亞新創產業的獨特生態系間的關係。第7章則延伸第4到6章的主題,整合討論Grab、Sea、GoTo 這「三大企業」,第9章進而探討可能遇到的問題,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的事件,造成世界政治經濟情勢巨大改變,也大大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隨著世界的秩序變動,金融市場的物價變動也越發激烈,東南亞新創產業的資金調動及企業投資環境也受到急凍的衝擊,例如: Grab 及Sea 的股價,自二○二二年後大規模的下跌,不過我們卻堅信中長期的趨勢是會向上成長的,也因如此,二○二二年對於東南亞新創產業是極具試煉的一年。其中序章、第1章、第2章、第5章、第6章由中野貴司撰寫,第3章、第4章、第7章、第8章、第9章則由鈴木淳負責。內容依照下列原則規範:職稱部分以取材訪問時為主並省略掉敬語、幣值匯率則以二○二二年二月底作為基準。本書將針對讀者對於東南亞新創企業的關心進行深究,並加深日本企業及東南亞企業的連結。
章節目錄
前言序章 乘載著東南亞成長的新創企業因Covid-19疫情而遽增的宅配需求兩年間,網路的使用人數增加八千萬人數位化市場的變化,三個關鍵字帶動市場急速成長的三大事業體遠高於日本市場的資金投資規模投入巨額資金的日本企業追求的目標東南亞遠勝美國及中國的可能性第1章 創立十年即在美國上市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瘋狂 如果沒有這些超級APP,生活上會很不方便哈佛大學相遇的兩位共同創辦人併購Uber所帶來的衝擊與SPAC合併史上最大規模的新創企業上市目標為同時提供二種機能的宅配服務只要一元新加坡幣就能開始投資同一個APP提供多樣服務的加乘效益精密製造的深奧,來自於其強健的本質活用AI技術來支援中小型餐飲店家孫正義的巨額投資Grab能否持續保持高速的成長?獲利改善方案與零工衍生的問題第2章 Sea──「東南亞Amazon」的實力市值超過二十三兆日元的「亞洲夢Asian dream」為什麼新創的遊戲公司能夠迅速擴張事業版圖? 約有近世界總人口總數一成的人,七億人在使用Sea較晚發跡的網路購物平台,卻贏得成功的四個主要原因事業版圖擴展至中南美洲的時空背景總有一天能夠開始營利?藉由金融事業體想達成的目的因股價下跌而遭受質疑,經營團隊的真正價值是什麼?改變創辦人的史丹佛大學經驗冠以「Forrest」之名的價值觀第3章 Gojek |印尼的驕傲改變印尼的兩大新創公司透過在雅加達的四年蓄積實力,一舉拓展企業的關鍵點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開始創業創辦人實際現場演練的餐食宅配服務 Gojek並不是車輛派遣服務公司Nadiem Makarim與其在哈佛大學相遇的夥伴們命中注定的對手,與Grab 激烈的商業競爭與Grab 商業競爭所獲得的益處成為「印尼驕傲」的Gojek顛覆車輛派遣服務禁令的男人倚賴政治力量是把雙面刃突然就任教育與文化部長對於Gojek的衝擊第4章 Tokopedia──大規模整併為「GoTo」「喪家犬」培養出來的巨大網路購物通路如同《航海王》一樣,揚起小小的船帆啟航在最辛苦的時候,訪問大阪的理由提供安全的網路購物方式活用AI來連結一萬七千座島嶼緊追Sea 其後,爭奪韓流明星Tokopedia與Gojek的合併,促成GoTo集團的誕生檯面下曾經與其他企業交涉過合併事宜經營整併後應該由哪一方主導呢?以市值超過三兆日元的規模上市,未來的營運方向為何?第5章 投資基金的巨艦── Temasek 及軟銀集團可動用資金三十二兆日元,造就政府最大收入來源就連投資生物科技產業也能夠成功催生替代肉的研發技術支援的範疇橫跨網路駭客防衛到上市上櫃的協助向創業初期的Grab 出資的理由政府出資的基金具有非常高的存在感在東南亞市場投入巨額資金的軟銀集團能夠成就擴大投資的知識輸給東南亞市場的日本新創企業界第6章 促進創業的生態系統「NOC幫」在業界的存在感實習帶來的寶貴體驗新加坡國立大學評價超越東京大學扮演重要角色的新創企業育成中心該如何突破Covid-19疫情的限制東南亞市場完善的創業生態系統從取得簽證到投資資金,提供全方面支援及協助新加坡政府透過全新簽證所想要達成的目標第7章 接續東南亞三大事業體,各國的新創企業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也不斷催生出新創企業讓中古車買賣變的透明化的Carsome宅配市場最後一哩路的挑戰 以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東南亞市場作為背景促進越南經濟快速成長的良好商業環境處理垃圾相關社會問題的創業家研發人造蝦肉的Shiok Meats在醫療保健及教育領域也出現了卓越的新創企業第8章 財閥第三代所潛藏的無限可能性東南亞大多的企業都是家族企業財閥經營者不嶄露頭角的深意視野被打開的財閥──財閥第三代領導力寶集團的年輕菁英經營者從失敗中學習,成就電子錢包的成功挑戰數位化的金光集團財閥第三代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型企業迎來了轉變 成為創新發展颱風中心的可能性第9章 在美中兩大強權夾擊的間隙中新創企業壓倒性的量集中在中美兩國打壓科技巨頭Tech Crackdown 所帶來的的衝擊就算是美國也強化了科技技術的規範東南亞市場竄起的「淘金熱潮」高度的經濟發展帶動新創企業的成長美中對立造就東南亞市場衍生的優勢進一步改善商業環境的關鍵對能夠動搖商業模式的零工進行保護東南亞也無法漠視世界的潮流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