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張經宏台大中文所碩士。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時報文學獎、倪匡科幻小說首獎等。並以《摩鐵路之城》獲九歌200萬小說獎首獎。另著有散文集《雲想衣裳》、《晚自習》,少兒小說《從天而降的小屋》,小說《出不來的遊戲》、《好色男女》等。
名人導讀
在永恆的泡沫裡,大約在冬季——讀張經宏《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 凌性傑對散文家來說,離開往事的方式,可能是把那些無法輕易放下的事寫出來,藉此讓心情得到最好的安置。有些事如果太早說出來,很可能因為情緒太過飽滿而顯得彆扭。有些事若是擱置太久,或許因為心緒索然便失去訴說的意願。在剛剛好的時刻,以適切的語調,把想說的統統說出來,是寫散文最理想的狀態。我很羨慕張經宏,在《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裡,擁有這種最理想的狀態。面對非說不可之事,可以說得一派悠遠淡雅,這才是真正的散文味。我在一個陰雨的午後讀完這本散文,那時空氣濕潤但不黏膩。點上一支京都仁和寺帶回來的櫻花線香,煙縷線條柔和,迂迴纏綿,緩速上升然後飄散,化入虛空之中。我對香道一竅不通,在屋內燃香不過是想要擁有香氛,順便沾染一些風雅氣息而已。焚香時觀察香煙裊裊,感受空氣的流動、香味的聚集與擴散,很容易就陷入沉思,讓心理時間慢下來。曾聽有人這樣說起焚香之事:「燃我一生之憂傷,換你一絲之感悟。」閱讀張經宏《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也有類似的感覺。春蠶吐絲,蠟炬成灰,都是無可迴避的命運。然而命運是什麼?命運是無法回到吐絲之前,命運是明知力不可為卻還是匍匐前進,命運是每個人為自己的業力負責。所謂業力,我無法將之等同為命定,大概只能想成是意念的累積、行動的結果。因為張經宏的文字,我相信書寫可以創造實相。提姆‧戴斯蒙(Tim Desmond)《在殘酷的世界中挖掘生命的美好》提到佛家思想的「苦、集、滅、道」四聖諦,我很喜歡他的詮釋方式。他說:「在巴利文中,車輪與輪軸完美契合稱為sukha(樂),兩者無法嵌合則稱為dukkha(苦)。」若是依照這樣的理路去思考「苦諦」,眾生的苦果、人類承受的所有痛苦,不會是只有表面意義上的苦痛,應該可以視為「崎嶇的旅程」。《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最迷人、最珍貴的部分,正是記載那些崎嶇的旅程。寫散文永遠是「當下」的,而「當下」一瞬即逝。書寫的過程,把往日崎嶇一一篩選過,只留下自我與世界磨合的靈光,這是張經宏散文獨有的美,而且美到不行。書寫者有時現身、有時隱身,但他的視線始終充滿眷戀,虔敬地凝視已經消失的一切。《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輯一「原來的我」、輯二「點歌時間」,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苦心孤詣之作。憶舊懷人本來就是散文常見的題材,事過境遷之後處理個人的體驗和情感,是無比私密的行動。這類文章要寫得好看,或者取材於特殊經驗,或者展現獨到的用情方式、敘述語調。「原來的我」因緣具足,二十世紀末的學運、社運、時代氛圍作為襯底,有風采、有個性的人物躍然紙上。學長、G、W、貓姊、阿綠、北橫女孩……,這些人物列傳與敘述者「我」相對照,正可以讓「我」找到意義的座標。我直覺以為,張經宏書寫這系列人物的時候,大概在深深嘆息,「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了。這才驚詫,看待生命中重要他人的眼光,經過幾番折射之後,也是探照自己本來面目的方法。寫散文常遇到一些關隘跨不過去,有些事情但願自己知道就好卻又非寫不可。於是書寫者無法連名帶姓稱呼那些人,只好以代碼或暱稱來召喚他們。邀請往日貼身相處過的人進到自己的文章裡,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張經宏文章中安置的許多代碼,一方面含藏強烈的真情實感,一方面統括世事的滄桑無常,我想那也是遍歷人生的行動代號。彼與我相遇又分離,相互補足人生的印記,即使時光的音訊杳無蹤跡也都已經不可惜。然而,往事終歸是有痕跡的,不管你願不願意想起。《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用了最多的典故,大概是國語流行歌曲。二十世紀八〇、九〇年代勁歌金曲無數,黏著力很強,每當一首歌的旋律響起,很容易連結到一段特殊的記憶。不禁要感謝,我們的時代提供主旋律(多麼鮮明的共同回憶),至於人生這回事,不過是各唱各的調而已。畢竟是盛世之音,怎麼唱都好聽,怎麼過活都有樂趣。當感官記憶盡情敞開,張經宏有他自成一格的用情方式,試圖將往事留在永恆的泡沫裡。永恆的泡沫裡,我隱約聽見〈大約在冬季〉:「輕輕的我將離開你,請將眼角的淚拭去」。張經宏在台北度過最青春璀璨的時光,當年的身體髮膚都成為他的記憶體。我因而有點惋惜,自己當年在台北求學的生活怎麼過得那麼乏味無趣。輯三「溫泉雜想」透露過日子的方法,有一股慵懶鬆散的美。跟著張經宏一起閱讀、看電影、旅行、野地宿營,順便安放了太過浮躁的情緒。此前,當我陷入無話可說的荒野,當我在職場情緒過勞渴望脫身的時候,常常溫習《雲想衣裳》、《晚自習》這兩部散文集。讀張經宏說生命的故事,想著他毅然決然辭職的舉動,我做不到的事看著有人能夠辦到,這就足以形成安慰。又或者,看著人家心裡的情意結糾纏繳繞,而自己不用親身經歷,暗自僥倖地嘆氣,其實這樣也很好。寫散文的人分享不俗的知見與品味,已經夠吸引人了。若是願意從紅塵滾滾走來,告訴你必須瀟灑與必須俗氣的道理,那會更有樂趣。我們如何參與回憶,決定了我們往後將會成為怎樣的人。《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把諸多蒙塵的回憶逐一清理,拂拭乾淨,形成一面光潔的鏡子,照出來時路也照出生命的去向。我小心翼翼地對鏡自照,感謝這樣的一本散文集,明白意念可以創造實相,也明白實相裡可以充滿溫暖。因為有了這份溫暖,即便永恆只是一個泡沫,那也是很好的。
章節目錄
推薦序 在永恆的泡沫裡,大約在冬季——讀張經宏《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 凌性傑輯一 原來的我抽屜 沒有堤岸的河流中庭之樹阿綠的房間阿綠的故事(續)北橫的那個女孩長安東路下雨了一九九零。向前行原來的我私語李維菁輯二 點歌時間太巴塱之歌紐約的演唱會靜夜時光 世紀末的最後一天點歌時間 在路上週記簿 想要的生活輯三 溫泉雜想溫泉雜想和歌山記遊那智清瀧回想主人不在家——訪佐藤春夫宅邸及其他昨日重現——訪河井寬次郎紀念館閒說張愛玲松本清張還魂小記岩井俊二和《被遺忘的新娘》如果在冬夜,一隻老鼠貓請輸入密碼誰的耳朵是驢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