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廖玉蕙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退休教授,目前專事寫作、演講。多篇作品被選入各級學校課本及各種選集。創作有:《彼年春天──廖玉蕙的台語散文》、《穿一隻靴子的老虎》、《接住受苦的靈魂: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家人相互靠近的練習》、《愛的排行榜》、《讀出太陽的心情》、《大食人間煙火》、《當蝴蝶款款飛走以後》、《汽車冒煙之必要:廖玉蕙搭車尋趣散文集》、《送給妹妹的彩虹》、《後來》、《在碧綠的夏色裡》、《教授別急!──廖玉蕙幽默散文集》、《純真遺落》、《廖玉蕙精選集》、《像我這樣的老師》、《五十歲的公主》五十餘冊;《母雞奶奶說故事》有聲書和閩南語數位有聲書《火車行過的時》等。也曾編選《文學小事──廖玉蕙教你深度閱讀與快樂寫作》、《晨讀10分鐘──親情散文選》、《晨讀10分鐘──幽默散文選》等十幾種語文教材。 曾獲吳三連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台中文學貢獻獎、中山文藝獎等。
作者自序
人生有「幸」 前幾日,為了一場演講,我在電腦裡翻找著一份資料,不經意間看到下面這封信: 親愛的廖老師: 很冒昧地寫信給您,我是上星期開始旁聽台灣作家專題課的學生,也是同學們口中憂鬱文青──之群的學妹,我的名字是幸萱。 不瞞老師說,來聽老師的課以前,我手裡彷彿也拿到了副壞牌,並且走了一段有些曲折的路。再一次回到起初離開的原點時,也帶回了許多尚未痊癒的細碎傷口和淡淡淚痕,惱過怨過忌妒過甚至恨過,不明白為什麼就是無法像身邊許多的人一樣,走上看似理所當然的坦途、順利地開展目的明確而風景舒朗的旅程。而在心情平復再度開始振作以後的這一段日子,偶然聽見什麼相關的話題依然還是會有些微傷感。 然而,昨天老師分享的那段往事與稍後的一席話,讓我幾乎要在教室裡落淚,心裡充滿了溫暖的感動。我並非不明白人生裡難免總有些意外,也曉得上帝常會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安排各種化妝的祝福,然而老師昨天和我們分享的那段過往是那樣的真實而有力量,讓我更深刻地體認到那些人生困境背後的課題和意義。 我仍然記得自己來時的模樣和這一路上所擁有過的種種起伏,花了兩年或者我所不知更長的時間,學會謙卑與柔軟的功課,重新調整了自己以後再度回到原點,我如今更明白自己手裡握著的並非注定了無希望的壞牌,因著老師的故事讓我更堅定相信,生命每個階段都帶著逆轉勝的可能。 真的很謝謝老師,昨天下了課以後很想直接向老師表達心裡那些感謝和感動,但實在是害羞又怕詞不達意,心裡許多的激動和感觸只好用文字來表達。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昨天那個陰天微雨的午後,坐在課桌前看著老師眉眼帶笑地談著曾經是憂傷過往時臉上綻放的神采與光芒,願來年我也能如老師一樣,用這樣真誠動人的生命體悟為他人帶來美好的祝福。 祝老師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日子裡,身體和靈魂都充滿力量。幸萱敬上 看完了這封信,鼻子驀地一酸,說不清楚確切的感受,感動是,擔心似乎也有那麼一點。依我一向的習慣,是不大可能對這封信已讀不回的,但我曾回覆了她什麼樣的文字?或我的回覆是否曾經給她些許的安慰?或曾經讓她明確知曉這封信對我的意義嗎? 因為時隔多年,我的記憶已然模糊,但由信裡寫的一句「我如今更明白自己手裡握著的並非注定了無希望的壞牌」猜測,這位同學提到的,我分享給他們的那篇文章,極可能是收錄在二○一三年出版的《在碧綠的夏色裡》(九歌)的〈人生不相見〉一文。內容是回首我年少痴狂時的一次純真的愛戀,時移事往後,與當初痴戀對象重新邂逅的惆悵與領悟。也許那時她也面臨跟我文中所寫同樣的困境,她從我回述時的微笑釋懷中,看到事過境遷的逆轉勝可能吧。 經歷了十餘年,這位同學當初的問題必然解決了吧?她如今過得安好嗎?文筆相當不錯的她,還寫作嗎?她如今安在?我不禁好奇並關心起來。 我認真商請一位當年的研究生陳淑玲幫忙協尋,淑玲敏慧,也對老師的託付極為上心。雖然對幸萱沒有印象,但透過層層關係,高效率地在半天內將這位名為「幸萱」的學生緝捕到案。幸萱在Messenger裡的電話回應我的是歡快明朗的聲音,我瞬間熱淚盈眶。我邊用電話和她應答,邊飛快地登上她的臉書觀看照片。臉書上觸目所及是幸萱光燦的笑容和小家庭的甜蜜互動。(感謝淑玲和之群) 接著,她很快從遠端寄來一張今年暑假帶學生們去台東做建築服務的照片,丈夫和女兒一前一後站著,好登對的一家人。知道她已然有了美好歸宿,真是太高興了。 我們談著別後種種,知她目前還在進修、寫論文。她說:「感謝老師一直掛記著我,我現在在做的研究是關於原漢雙族裔原住民青年的族群認同議題,也算是在回應自己生命的重要課題。或許能透過這個方式給予正迷惘著自己是誰、該走向何方、成為什麼模樣的年輕一代一些力量,或是成為撐開某種生命空間的支點。」我回看她照片中臉龐上的分明輪廓,猜測這個論文非但對她的族群探源深具意義,也必然會給處於迷惘中的人,帶來深刻的鼓舞能量。 我不忘探問這位昔年的文青是否還執筆創作?她說目前先把創作能量放在努力寫作論文上,以後再說。我後來滑開她的臉書貼文來看,幾乎每篇都是對社會的關懷,不管是轉PO為外籍漁工募冬衣活動或支持香港的年輕人、為白紙運動加油,甚至介紹發人深省的原民議題電影……在在都展示了她對社會正義的焦慮。這種焦慮及用心,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祕魯作家尤薩的說法,就是文字的創作動機;而很神奇的是,我居然在貼文中看到一句萬分熟稔的句子:「內心沮喪疲憊的時候,就抬頭感受萬物的溫柔。」跟我常在新書簽名會中為讀者所題字句有深度的吻合,我只是換句話說:「偶爾抬頭看看天,常常俯首想想人,文學就在抬頭、俯首間。」幸萱以為自己沒有在創作,實則這些論文或貼文都是廣義上的「創作」。 互道珍重後,掛掉電話。我有些激動,不期然想起元稹的〈遣悲懷〉詩:「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他生緣會既是難期,就更該珍攝今生的邂逅。我感謝幸萱的勇於示愛,讓我覺得人生有「幸」。雖然我們彼此接觸時間只是短暫,因為一封課後回饋信,我恍然憬悟這些年來敬謹以赴的教學、演講和寫作都變得意義非凡。即使我只是像上面所說,敘說了一段曾經的失落。
章節目錄
自序:種在心裡的玫瑰輯一:人生如是美好人生,如是美好誰的迷糊指數高送禮的大學問我也是最難斷捨離早安,窗邊上的玫瑰告別高跟鞋輯二:悠悠生途的祝福水深浪闊的江湖悠悠生途的祝福感謝這分深情厚意十五年前的手寫信溫度猶存千萬人之間,我們相遇了!輯三:葉葉如欲吐語世上沒有誰比誰輕鬆有時,不堅持也是一種堅持我們的「出走」日記葉葉如欲吐語一張重現的桌巾學會看見美麗按照平時的節奏緩步慢行輯四:下著微雨的日子想念時在念中──由《粟廬曲譜》想起山林的天際若有呼嘯或呢喃下著微雨的日子魔幻的午後言人人殊的評審輯五:希望能做一樣的夢希望能做一樣的夢敵人不見了!慶幸困頓總是容易被遺忘許孫女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疫情期間的超前部署海蒂的智慧財產權之爭我們都活在改變中下午茶時間月亮知道我的心嬤孫易位的扮演遊戲是益智遊戲嗎?跋:人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