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魚販指南(中文書)

書名 偽魚販指南(中文書)
作者 林楷倫
出版社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2-03-28
ISBN 9789864062867
定價 350
特價 79折   277
特價期間:2023-04-01~2023-06-30
庫存

即時庫存=2
分類 中文書>華文文學>現代散文

商品簡介




我以為洗去身上的魚味,
就能變成不一樣的人。
但魚鱗長年緊附,
拔扯下來,皮膚已是不同的顏色。

▍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得主 ▍
▍魚販林楷倫首部非虛構作品▍

▍天未亮的魚市,是千百盞燈照出的世界,
▍潮濕,氣味紛雜,難辨魚臭。

市場的人總問他:讀那麼高,幹麼賣魚?
他那賭光家產的父親,說的卻是:要賣魚,讀那麼高幹麼?

2019年魚販林楷倫抹下手上的魚鱗,開始寫作;2020年拿下各大文學獎。他寫下清晨燈火通明的魚市裡,魚販間的競標廝殺、潛規則與黑話,那些市場裡買賣交易間的人情世故、情感流動:

魚市裡,全仔是從丸美出走、另立商號的「背骨仔」,起初與前東家比拚、削價競爭,後來有了默契,彼此相讓出一條路。一個偉大的市場女人,後面一定有個軟爛的男人。女人魚攤的阿娥姐在魚市裡標起貨來聲勢懾人,她的女子軍團在市場裡提供最周全的殺魚選魚服務,而每個來這做事的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林楷倫的首部作品,剖魚亦自剖。從魚市裡真情流露的在地魚販們,寫到他所身處的魚販日常,再溯源寫回原生家庭的魚販三代。這也是台灣第一本真人實事的魚販寫作。


// 刨光魚鱗,繼續刨下側線的皮肉。未死的魚一跳一跳。
 久了、習慣了痛,也不跳了,只剩開闔呼吸。
 拿起弓繩用力將魚弓起,
 卻只看到自己的右手揮舞,左手抵抗出血痕。//

★博客來、金石堂、讀冊生活當月選書★

★名人推薦
王浩一(作家)
朱宥勳(作家)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__專文推薦

何順凱(Taïrroir 態芮)
林佾華(SUR-)
彭天恩 Alex Peng(Akame)
__知名主廚力推

毛 奇(飲食文化作家)
王聰威(小說家)
古碧玲(《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林立青(作家)
姜泰宇(作家)
番紅花(飲食文化作家)
廖科溢(旅遊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
劉克襄(作家)
蔡珠兒(作家)
__藝文界聯合推薦(依姓氏筆劃序排列)

● 有務正業隱藏魚販,好魚好菜用心款待。──何順凱(Taïrroir 態芮主廚)

● 作者所描述的全部是我陌生又渴望知曉的。努力生活的人,他們的故事總是令人感動,身為魚販的故事能夠說得這般敞亮通透,則多了不可思議的燦然與悲喜。──王浩一(作家)

● 林楷倫的散文不甘心於純粹的記敘抒情,更講究元素、意象之間的排兵布陣,結構的遞進波折、人情事理的迂迴埋伏,都有小說的況味。──朱宥勳(作家)

● 強烈而細膩的現場感彷彿瞬間帶我回到這幾年節目拍攝的各個市場裡。我也喜歡作者的筆調,全無刻意標榜品味的行家語氣,反倒帶著些許謙遜的自嘲與冷調的幽默。──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偽魚販指南

作者簡介

林楷倫1986年生,想像朋友寫作會的魚販。林榮三文學獎2020年短篇小說首獎、2021年三獎,時報文學獎2021年二獎、台北文學獎、台中文學獎等。人生的愛片是周星馳跟李力持導演的《喜劇之王》,若自己能有張柏芝的泛淚眼珠那就太好了。

名人導讀

【推薦序節錄】生活總是如此嗎──讀林楷倫《偽魚販指南》◎朱宥勳……《偽魚販指南》從任何意義上來看,都是散文,而不是小說。不過從這本散文集裡,敏銳的人也能發現,林楷倫本質上更接近一個小說人。他的散文不甘心於純粹的記敘抒情,更講究元素、意象之間的排兵布陣,結構的遞進波折、人情事理的迂迴埋伏,都有小說的況味。比如〈背骨仔〉一篇,寫丸美大姐與自立門戶的夥計全仔如何爭鋒相對,又是如何形成一種互槓卻也各留一步的默契,精采萬分,彷彿魚市場的空氣裡都有電流激射了。或如〈尿尿樹〉裡的苦命人,無技能無出路又受人欺壓,林楷倫卻能在骯髒汙濁的氛圍之中,捉住卑微人物心裡的暗櫃,寫出表裡未必如一的深邃。〈駱駝先生〉的世代默契、〈是的,主廚〉那裝模作樣的真實夢想,乃至於寫暴烈親情的〈弓魚〉和〈冰箱〉,也都各有驚心動魄之處。要論寫人的功力,林楷倫已毫無疑問是文壇前段班的水準。對,不是「新生代」的前段班,是文壇的前段班。這樣說或許有人會認為太激進的,但我確實很難想到有哪幾位寫作者,能像林楷倫這樣寫人。如同我對他的最初印象,他寫人不求面面俱到、結構嚴整,而是擅長編織種種矛盾的跡象,呈現出人情世故裡的「鬥而不破」及「愛而不言」。不信的話,讀者們可以細讀〈女人魚攤〉一篇。這篇文章所描寫的「女人的魚攤」就充分顯現了林楷倫掌握人物複雜性的能力。從開篇阿娥姐「不知為何要當魚販」說起,漸漸帶入她那心不在焉的丈夫,而後是阿娥姐所「庇護」的一干幹練姐妹。而在這看似普通的「女人當自強」主調之下,文章尾段突然話鋒一轉:「作為男人都知道,一個人躲在暗處能看什麼,能拋棄工作的又是什麼。我沒跟阿娥姐講她先生在車上幹什麼,我想她也知道。」這一段圖窮匕見,我初讀時有種當胸中了一刀的感覺。最難分說的不是「我知道她先生在幹什麼」,而是「她知道我知道她先生在幹什麼」。全文裡,阿娥姐從來不漏一絲口風,林楷倫不寫她的脆弱,甚至也不強調她的堅強,只有一股「生活總是如此」的韌性貫串其中。如果我們抓著這條線索回看阿娥姐的種種行事風格,一切竟都有了不一樣的意義。吳爾芙說要有「自己的房間」,阿娥姐「自己的攤位」卻更顯寬闊生猛。一座魚市場,可以是詭詐鑽營之處,可以是傳承家業之處,可以是職人盡顯身手之處,又怎麼不可以是生活之外的生活、家庭之外的家庭?近年來,寶瓶出版社以林立青、大師兄等作家領銜,掀起了一股「職人書寫」的風潮,為台灣的散文書寫注入了既古典(在寫實主義的關懷上)、又新穎(過去罕有寫實主義作家真能這麼寫實)的活力。然而若要吹毛求疵,我們多少能感受到,職人書寫喚起的往往是讀者對某一行業獵奇的好奇心,至於寫作本身的精純程度,就不一定得到同等的注目了。從「職人書寫」的角度來看,林楷倫的《偽魚販指南》也毫無疑問,是誠意滿滿、魚味十足的作品;然而除此之外,我更期待讀者發現的,是林楷倫就算不仰仗他那豐厚的經驗素材,也有一擊必殺之能的文字鍛造。現在的林楷倫,在文字的雕飾上雖然沒有我們初識之時那麼濃烈華麗,卻還是「下手很重」——那是精準捶向心口,使人悵惘、使人茫然、使人苦笑的一手。同為讀者,我的建議是:放空你的情緒,準備前往下一頁吧。那裡,你不會看到柔婉然而虛弱的文藝腔,而是每一行字都毫無保留,即將深深刻印在你腦海裡的新世界。【推薦序節錄】我把金目鱸魚香煎得更香酥脆皮了 ◎王浩一……《偽魚販指南》不是美食書,而是魚販阿倫非虛構的文字創作。過去我多流連菜市場的小農,書寫蔬果的栽種,見多識廣也深諳食材挑選,甚至動手料理也有幾分把握,但是這本書寫的是魚販第一人稱的經驗,我眼睛一亮!我擅長在菜市場觀察,也善於發問重點與眉角,這是多年來走訪各地無數大小市場訓練有素的能力。但是,市場裡海鮮魚貝類攤位多僅僅拍照,便匆匆離去,剛剛問過的魚名,兩三步後就忘了,雖然好奇廣泛的魚食知識,但是我有自知之明,對於魚販僅能敬而遠之。作者在《偽魚販指南》中所描述的全部是我陌生又渴望知曉的,漁獲知識深入淺出,魚販們的工作內容、日常、行規、生態,尤其他們海洋鹹味、黏滑微腥的生活樣貌,甚至阿倫三代魚販數十年傳承下來的溫馨與無奈、驕傲與掙扎,令人感動。書本好看,因為魚販之子的自白,有淚有笑有自適。書本耐看,因為作者也書寫出那些買魚的人家,在閒話之後他有臆測、有想像、有憧憬的別人家生活故事,充滿體貼的文字,代表他的善良。字裡行間阿倫娓娓說著自己的故事,他的愛情充滿著有趣的魚味,他的祖父有那個年代的溫潤,他父親的問題則是他的抉擇與改變。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面,每閱讀一則故事,都像一齣《我在魚市場待了一整天》連續劇:攤販前買賣雙方的雙人舞,同行之間的協力或是較勁,深夜作息的無奈與奮起,作者與女友(太太)互動的魚故事,成家後轉成餐廳魚貨供應商的大小事……哦,還有魚販的職業病。每看完一則,有趣好笑之餘,總有窺探到生活裡那些陰影不揚的角落,令人深思低迴。努力生活的人,他們的故事總是令人感動,身為魚販的故事能夠說得這般敞亮通透,則多了不可思議的燦然與悲喜。當作者把身邊人們的個性,以所販售的各種魚類來分析,戲稱「魚之占卜」,那是對生命釋懷與坦然的領悟。我以為阿倫,可以稱他「魚的哲學家」,清澈生命,勤奮卻不怨天尤人。【推薦序節錄】傳統市場文化記錄的感動新頁  ◎李明璁……「強烈而細膩的現場感!」這個精采的第一印象,彷彿瞬間就帶我回到這幾年節目拍攝的各個市場裡。全書從作者毫不掩飾、直球投出般的巨大無奈破題。他放棄學業而承繼家業、成為魚販的動機,其實全是為了償還父親的賭債。即便如此,他很快便覺悟到賣魚充滿學問、也是專業──「沒有出生就會賣魚的人。沒有什麼東西,不用學一輩子。」於是第一個教室(也像戰場),便是激烈的拍賣競標。喊出天價的驅力不只在於精算,更要爭一口氣,討個好面子。接著作者帶我們來到攤頭,魚販與各種客人的互動默契或隱隱衝突,透過細膩書寫的再現,歷歷在目……在某個假日早晨,才翻閱完「輯一」(約全書三分之一)的內容,已經讓近幾年深入各地市場的我拍案叫絕,不忍釋卷。但後來我還是暫時放下了書,因為「去買個新鮮魚貨」的欲望更被閱讀強烈勾起了,我立刻去了趟南門市場的盧記水產。回頭續讀「輯二」,更是韻味十足。一方面,從魚販的人情世故、暖心互動,開展作者自身經歷的市場故事。他說有些熟客「像是熟識的朋友、像是家人。從賣魚學習與人熟悉,從賣魚熟悉了人」。毫無疑問,這真是傳統市場始終迷人之處。另方面,魚販最懂吃魚,從選魚的訣竅,到一夜干製作的祕方,書裡的分享既有趣又實用。而且,我也喜歡作者的筆調,全無那種刻意標榜品味的行家語氣,反倒帶著些許謙遜的自嘲與冷調的幽默。最後的「輯三」,收束回自身,談人生的記憶與想望。作者的阿公,就像一個勤懇魚販的努力原型,也是他承繼家業的追隨起點。當他憶起阿公死前三年對他重複說的「好好做」,竟是他們祖孫最後一句對話,這個責任期許,與他對父親的失望痛心(「他的債務縛住阿公與一整個家」、「裝睡的人叫不醒,爸仍然在賭」),成了書中從頭至尾的一股黑色張力。說到底,這並不是個讀來純然愉悅或燃燒熱血的職人生命故事,就像市場人生百態,多半笑中有淚卻也是苦中作樂。「身為一名魚販,我很努力,很努力了」作者在第一章的最後這麼寫道,我相信任何人看完也都會有如是感動。作者說經常有人問他:「讀那麼高,幹麼賣魚啦?」而難以啟齒的心路歷程,讓他也只能回答不過就是工作罷了。然而現在這位曾經得過很多文學獎的魚販,持續埋首於清晨的魚市與深夜的書桌之間,產出了台灣第一本「魚販書寫」。感謝他除了魚販本業、同時也邁向作家的極度努力,我相信他在天上的阿公將引以為榮,因為這會是台灣非虛構文學、也是傳統市場文化記錄的動人新頁。

章節目錄

◎目錄【推薦序】生活總是如此嗎──讀林楷倫《偽魚販指南》 ◎朱宥勳我把金目鱸魚香煎得更香酥脆皮了 ◎王浩一傳統市場文化記錄的感動新頁 ◎李明璁輯一 身為魚販身為魚販競標背骨仔尿尿樹改裝的March女人魚攤颱風假東港現流切掉魚頭偽裝魚販的指南輯二 魚販日常貴人與小耳朵駱駝先生是的,主廚。時價職業病要吃就先做成干吧選魚的訣竅去海生館的好日子午餐魚之占卜輯三 三代魚販弓魚冰箱二輪記憶蛇,鼠,和我那次死亡魚販孕事後記
oracle.sql.CLOB@1b101cfb
客服 02-2570-1233 | 會員服務使用條款 | 隱私權政策
PC版 TAAZE | Mobile版 TAAZE
Power By 學思行數位行銷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