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劉惠敏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碩士,曾任非政府組織(NGO)工作者、《聯合報》醫藥記者,現為自由撰稿、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常務理事、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癌症希望基金會專員、瑜伽老師,著有《營養聖戰40年》《台灣長照資源地圖》等。好奇型,過敏座,小小腦袋趕不上好奇心,人生不甘於一種選擇,採訪書寫是社會參與之其一。曾是癌友家屬、現是癌症病友,正在嘗試多種治療及養生。周子勛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原就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四年後因為愛上心理學,而投入心理助人工作,現為台灣藝術大學實習諮商心理師。喜歡充滿變化、跳脫框架的挑戰,熱衷於設計心理學方案活動,包括愛情、自信心、性別、生涯探索等。平時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與情緒共處是生活的日常。2018年成為了癌友家屬,因為深感癌症對人帶來的影響,期盼能協助更多相似經歷的人們,讓這條路可以走得不孤單。葉北辰台大心理系學士,台大心理研究所碩士,國北護生死教育與輔導所碩士。曾任台大醫院幹細胞移植中心和淡水馬偕安寧中心實習心理師、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及安寧病房的諮商心理師。在第一個碩士就讀期間罹患淋巴癌,因為自己的心理學背景和生病經驗,建構出諮商心理師的職涯。目前擔任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常務理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在癌症希望基金會和樂為診所接個案,也在各大醫院、各級學校、政府機關、企業等單位演講和提供心理相關課程,從事自己熱愛的心理治療、演講和教學,希望從各層面對社會大眾的心理健康有貢獻。【繪者簡介】眼球先生「一個旅居地球的外星人,企圖用不同的創作方式,讓地球生活可以更有趣」。地球職業︰跨界藝術家,於2002年成立「眼球愛地球」工作室,便開始以眼球的形象大量創作,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看開一點!」則是他的創作哲學。時而瘋狂搞怪,時而療癒溫暖,天馬行空又多變的他,是同時擁有劇場編導、演員、歌手、舞台設計、服裝設計、藝人造型師、圖文作家等多重身分的創作人。多年來他持續將自己的創作與公益結合,並堅持「愛自己、愛地球」的初衷。
名人導讀
【推薦序】希望能讓所有人身心愉悅的一份禮物 王正旭人生在世,我們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在不同的身心情感水域中載浮載沉。生理的不適大多數可察覺、被檢驗、診斷,然後尋求醫治;但是心理的不安,即便感受到,也不容易面對、審視,或尋求協助。這本書的誕生,來自於癌症希望基金會榮譽董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榮譽流行病學教授李明瑱。明瑱老師多年來鑽研癌症與營養生活習慣的關係,同時也是相關機構的義工,她接觸許多癌友,同理癌友面對的疼痛與哀傷,因而結合東西方哲學思考、設計完成並出版了《10堂愛與療癒的體驗課》一書,以期協助癌友面對悲傷、進而改善心靈。然而,面臨失去、壓力、傷痛、挫折⋯⋯這些不僅是癌友的人生經歷,也是身而為人難以避免的情感記憶,甚至可能深深影響各人的生命樣貌。癌症希望基金會在明瑱老師的首肯及殷殷期盼中,依著她的原創精神,在如何出版社協助下,促成了本書的付梓,希望能協助所有病友、家人朋友突破身、心和社會環境的難處。本書四位作者,各有心理、藝術、文字專業,他們在癌症病友、癌友家屬的角色經歷了人生的失去、傷悲,不過他們真正最大的共通點,是藉著從經歷及轉念、成長過程中,將癌化成愛,並且成為助人者。謝謝他們在書中的分享與創作,有助於讓更多人可以坦然面對身心的挫折。從這本書中,我們也認識到,原來所有經常被認為屬於負向的情緒,竟是如此的正常及正向,關鍵就在於如何轉換念頭。啟於癌,化成愛。期待這本書能乘著明瑱老師和癌症希望基金會的關懷之翼,並且成為一份帶著愛的禮物,把愛傳出去。(本文作者為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曾以為與我不相干的,我們卻成為好朋友了 眼球先生「嗯∼是個常常聽到但又感覺跟我不相干的名詞。」「感覺一得到就會蠻嚴重的吧!?」差不多就是這樣的念頭,在我心裡約莫停留了數十年之久。然而,人生無常,老天爺寫的劇本終究是我等凡人難以捉摸的啊!當故事的轉折這次降臨在我身上,我也就必須擔綱起劇中的腳色了。幾年前的某個中午,一頓輕鬆的用餐後,我們陪同爸爸到醫院看報告,醫生拿出了一張我從未見過的腫瘤片子,他平靜地說:「這腦部腫瘤有3.5 公分,明天就準備住院開刀。」沒搞錯吧?也太讓人措手不及了!當時,我們唯一能準備的,就只有回家收拾生活用品了。完全沒給我們時間反應那些擔心害怕、焦慮複雜的思緒。畫面一下子跳到開刀前的幾個小時,我和爸爸待在病房裡看著電視,聊著聊著,他忽然說到即將離開這世界的心情。我急著糾正他別想太多,並快速轉移這沉重話題,而當時強顏歡笑下的刺痛,至今我依舊印象深刻。如果說,爸爸是這齣「人生劇展」的男一,那我應該就演男二吧!接下來的時光,就是跟爸爸與癌症相處的揪心歲月了。這不到兩年的時間,一家人共同體會了很多,難過當然比快樂多得更多。而今,爸爸還是會不時地出現在我夢中,而每次他出場的模樣,都不是生病時的樣子耶,這是殘酷現實中的溫馨片刻嗎?這代表著我跟癌症的徹底分手嗎!?在一次跟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連瓔姊的聊天中,我提到了當時陪伴父親時,用創作點綴生活以及腦海中的一些想法。我們聊得很開心,後來更促成了一連串療癒癌友的藝術創作,如今,這本書很難確定是我們的第幾號作品了。但唯一確定的是,它已成為了我發自內心,並且會一直持續做下去的事。(本文作者為跨界藝術家)
章節目錄
推薦序希望能讓所有人身心愉悅的一份禮物 王正旭曾以為與我不相干的,我們卻成為好朋友了 眼球先生我們的生命故事信心的力量 是最好的醫治—惠敏謝謝你,最後一次陪伴我—子勛路還在走—北辰憂鬱活著好累,連呼吸的力氣都沒有⋯⋯焦慮一想到就緊張得無法思考,眼前一片空白無意義感這輩子,感覺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人際困擾為什麼總是被誤解?要怎樣做別人才會懂我?憤怒x!太可惡了!怎麼可以這樣對我!壓力調節劑孤單我的歸屬在哪?好像沒有一個屬於我的地方沒自信一定是我不夠好!恐懼我做不到,我受不了了接納共存我就是我,不會跟別人一樣,也不用跟別人一樣創傷後成長某一天,我突然發現,我比想像中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