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大衛.麥考利 (David Macaulay)1946年12月生於英國。十一歲時,隨家人移居美國紐澤西州。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畫畫成為他最大的心靈寄託。從羅德島設計學院畢業後,曾從事室內設計師、中學老師,也擔任過母校羅德設計學院的教職。1973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大教堂》,此後開始一系列的創作,包括《黑與白》、《鴿子的羅馬》、《金字塔》等。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凱迪克獎、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圖書獎、紐約時報推薦獎等,已被翻譯成十幾種語言。目前與家人住在佛蒙特州。
譯者簡介
宋珮大學時代主修英國文學,在學期間,對視覺藝術發生興趣,繼而赴美攻讀藝術史。碩士論文研究元代畫家王蒙橫幅手卷,著迷於手卷展開閱讀之際,引觀者也入山水間遊歷、靜居。回臺後在大學兼課,同時兼做編輯、翻譯、藝術評論,得機會接觸圖畫書,喜見圖文以書的形式共同敘事的巧妙豐富,始研究圖畫書作家及其作品,並試與東西方藝術相互參照,探其深厚底藴,沉迷至今十餘年,仍樂此不疲。
名人導讀
淺談大衛.麥考利和《鴿子的天使》宋珮(藝術教育工作者)有人說大衛.麥考利徹底改變了兒童知識類圖書的面貌,因為在他的《大教堂》、《金字塔》、《城堡》等等描述各類建築的書裡,不僅運用了大量的圖畫,使原先複雜的建造過程清楚易懂,同時也把時代背景、社會因素和人文思維融入故事中,使得大、小讀者在汲取知識的同時,還能享受閱讀的樂趣。 除了和建築、機械有關的知識類書籍,麥考利也創作了像是《黑與白》、《鴿子的羅馬》這類以因果關係和「旅程」為主要概念的作品。他認為所有的書其實都是描繪「旅程」,「最棒的書帶我們到達未曾經歷之地,可能是遙遠的國度,也可能是不曾探勘的內在領域。」與麥考利其他的作品比較起來,《鴿子的天使》把焦點集中在一位灰泥師傅身上,顯得很特別,不過,這本書描述的又何嘗不是一段「旅程」,一段生命之旅呢。故事裡的安吉羅(義大利文的意思是天使)正在羅馬城裡整修一棟老教堂的外牆,修補古建築是他做了一輩子的工作,他需要清理鴿子築的巢,填補裂縫、破損,再塗上新的灰泥,這樣的工作勢必寂寞,而且需要極大的耐心與周密的思考。基於職業上的反應,他向來不喜歡鴿子,但是當他遇到生病的希薇雅時,卻由不情願轉為接納,並細心照顧,幫助她恢復健康。而後,他們成了朋友。安吉羅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化身為希薇雅的守護者;而希薇雅也竭盡所能回報這位朋友,幫助他完成一生最光榮的成就。麥考利運用熟練的鋼筆線條,刻畫出生動的表情和建築物細節,溫潤沉穩的水彩色調塗染出古老的羅馬城和明媚的郊外景色。麥考利並在畫中安排了電影般的運鏡效果,讓讀者從各種角度觀看故事的進行。比如說,一開始的頭三頁(包括書名頁和版權頁),我們看到頁面上散落著越來越多的羽毛和樹枝,直到故事開始的第一個跨頁,才發現原來這些都是安吉羅從老教堂的牆緣掃下來的;文字敘述也由此開始。而俯瞰安吉羅帶鴿子回家的路線圖,我們得知安吉羅繞了多少路,想把鴿子放下,終究又捨不得,也見識到羅馬混亂的交通狀況。還有些畫面誇張幽默,像是安吉羅為希薇雅設計的病床,或是安吉羅在柱子上倒掛金鉤的工作,還有希薇雅用義大利麵表演特技。正是那份對人文的關懷,使得麥考利的知識性書籍與眾不同,在他解說各樣建築、機械構造,或用宏觀角度描述因果關係的同時,從來不忽略人的因素。換句話說,在他以理性為主的思維中,並沒有捨棄感性的元素。因此,在《鴿子的天使》這個以人為主角,建築物為配角的故事裡,他也自然寫出了人性的溫暖。畢竟,能在人心裡迴盪的,還是生命旅程中付出與接受的情感吧!
媒體推薦
oracle.sql.CLOB@1f88673d
得獎記錄
★洛杉磯時報最佳圖書獎★華盛頓郵報最愛圖書獎★中國時報開卷版推薦好書★新北市滿天星閱讀優良圖書★文化部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好書大家讀推薦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