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艾利克.寇爾(Éric Chol)法國新聞週刊《L'Express》編輯總監。1996年至1999年派駐香港擔任海外特派記者,此後多次報導中國相關新聞事件。與皮耶.得.帕納佛(Pierre de Panafieu)合著《學校的案例》(Cas d’écoles)。吉勒.峰丹(Gilles Fontaine)法國商業週刊《Challenges》主編,15年來發表許多有關中國的報導。近期著作《在網路世界,你聽不見自己的吶喊》(Dans le cyberespace on ne vous entend pas crier)。
譯者簡介
黃明玲桃園客家人。淡江法文系畢業。年過半百,感到人生旅途最辛苦也最滿足的兩件事,是養育三個寶貝兒女和從事法文翻譯。交流信箱:freveline@hotmail.com
名人導讀
處於同溫層情勢,培養異溫層的世界觀國際新聞主播、主持人/林佳璇生於臺灣,長於臺灣,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對岸/大陸?光是怎麼稱呼,在臺灣的「傳統電子媒體」上就莫衷一是。為什麼?我們的觀眾可能早已有答案,原因皆出自於各媒體所處的「政治光譜」。即便這是無法獲得證實的推論,卻也解釋了民眾收視習慣分歧的緣由——依特定意識型態來選擇接收資訊的媒體。這種收視行為,最大的好處是讓閱聽人在獲取資訊時,得以「活在同溫層」。如今,我們已經可以看見後果,「意識型態同溫層」在日積月累之下,越來越「厚」。有天,當閱聽人聽到「非我族類」的說法,輕則覺得荒謬,重則怒不可遏。再進一步想像,如果我們所在的生活圈,長期處於厚重的「同溫層」,我們對於世界局勢的判斷,可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其實同溫層,甚或「異溫層」的議題討論,用一個詞彚便足以概括──「國際觀」。比如說,今年全球正面對新冠肺炎病毒蔓延,臺灣因為上半年官民合作、全體以防疫有成為榮,「Taiwan Can Help」成集體共識。然而,美國前國安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的話題之作《事發之室》(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A White House Memoir),卻提到美國總統川普以「筆尖」來比喻臺灣,而中國則像是辦公室的一張大桌子。以中、美、臺三方長期角力的國際情勢來看,「筆尖事件」對於臺灣人來說,無疑是涵蓋無限想像空間的警世寓言。《全球只剩北京標準時間》的存在,對臺灣讀者來說,不啻是警鐘,更像是一記悶棍。2019年3月24日,臺北曾舉辦一場國際足球賽,中華隊最後以一分之差,輸給世界排名落後臺灣的索羅門隊伍。書中特別著墨這場連臺灣人自己都不太記得的比賽,還挑明球場內「幾乎沒什麼人」,暗示這場賽事被關心的程度。文末直言:「這次輸球,也許已預告臺灣的另一項挫折,當然就意義上來說更沉重,也代表外交領域的挫敗。」事實上,索羅門與臺灣斷交,發生在同年9月,輿論的態度似乎只能「聳聳肩」,因為對岸砸的「資源」就是比較多,吾輩亦無能為力。但是中國以其「銳實力」,除了明擺著創造經濟誘因,在國際間的合縱連橫,難道只要會「撒幣」就可以?本書在「中國化的聯合國」一章中,便從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當中,中國組建最多維和人數的現象談起。這些在曼哈頓徘徊的解放軍,揭露的不僅是中國「人多」,從中共最初的布局、打通龐大組織關節脈絡,再到攀登權力核心,如果作為「純粹」的旁觀者,細數這一路的節奏章法,可謂心思縝密的江湖大戲。只可惜,我們現在不只是簡單的「旁觀者」而己。作為局內人,這一記悶棍我們該吃,更該突破同溫層的關心。
名人推薦
國際新聞主播、主持人/林佳璇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
章節目錄
推薦序 處於同溫層情勢,培養異溫層的世界觀/林佳璇前言 當全世界只剩北京標準時間第1章 在這裡,中國武力就是法律──南海中業島,中午12點第2章 一輛輛開往成都的運木列車──俄羅斯城市托木斯克,上午11點第3章 人民解放軍肆意踩踏的冰原──南極中山基地,上午11點第4章 新絲綢之路的中心,一輩子當中國好朋友──哈薩克霍爾果斯貿易區,上午10點第5章 受高度保護的中巴經濟走廊──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喀拉蚩,上午9點第6章 藏在沙漠裡的新加坡──阿曼新興城市杜克姆,上午8點第7章 以色列的港,上海集團特許經營──特拉維夫,上午7點第8章 全球必爭駐軍基地,中國買下了──東非吉布地共和國,上午7點第9章 勒緊褲帶也要裝中國製電眼──辛巴威首都哈拉雷,上午6點第10章 湖北武漢興起,這裡卻沒落了──德國重要工業城杜伊斯堡,上午6點第11章 踢不贏你就買你,法國足球隊的新中國老闆──法國里昂,上午6點第12章 把國民觀光當籌碼,要不鼓勵要不懲罰──法國東北城市科爾馬,上午6點第13章 不喝酒的馬雲,有六座葡萄酒莊──法國波爾多左岸的波亞克,上午6點第14章 中國遙遙領先的鈷礦爭奪戰──剛果最大鈷礦區坦肯芬古魯米,上午5點第15章 小米與阿里巴巴聯手 ,無紙化現金流──英國倫敦的印度餐廳,凌晨5點第16章 獨木舟無力對抗非法拖網漁船──迦納第三大港埃爾米納,凌晨4點第17章 下一場戰爭將是海底電纜之戰──南大西洋海底深處,凌晨3點第18章 習近平的冰上新絲綢之路──格陵蘭西南部漁村納薩克,凌晨2點第19章 大草原上不能見光的太空基地──阿根廷內烏肯省,凌晨1點第20章 為了搶資源,中國的慷慨沒有上限──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午夜12點第21章 中國化的聯合國──美國紐約,午夜12點第22章 五星紅旗飄揚在華爾道夫酒店──美國紐約,午夜12點第23章 中美超級電腦戰,誰是贏家?──美國田納西州小鎮橡樹嶺,午夜12點第24章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利器,孔子學院──美國德州首府奧斯汀,晚上11點第25章 「中國女孩」,全球釀禍──墨西哥西北部城古拉坎,販毒大本營,晚上10點第26章 華為事件爆發,待續中──加拿大溫哥華,晚上9點第27章 收購美國電影製片廠,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美國好萊塢,晚上9點第28章 既然沒有路通往深海,北京決定自己來──太平洋克利珀頓島,晚上8點第29章 先進國家不想面對的廢料難題──太平洋垃圾帶,塑膠島,晚上7點第30章 一張無法兌現的水產養殖場空頭支票──法屬玻里尼西亞巴比提,晚上6點第31章 第一女子談判高手的餃子外交──太平洋中南部島國紐埃島,下午5點第32章 通往北極的捷徑,中國龍與俄羅斯熊的新聯盟──白令海峽,下午4點第33章 北京死對頭,臺灣的盟友──馬紹爾群島,下午4點第34章 斷交的骨牌效應──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下午3點第35章 熊貓外交,比微信更有力──澳洲大城坎培拉,下午2點第36章 世界上最厲害的駭客,中國人民解放軍──日本東京,下午1點第37章 馬雲一出手,中國瘋榴槤──馬來西亞旅遊大城文冬,中午12點後記 中國文昌航空基地──2029年10月1日,中午12點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