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1899-1972)一八九九年六月十一日生於大阪,幼時父母相繼過逝,靠祖父川端三八郎扶養成人。川端小時候因祖父、父親皆為漢醫,在耳濡目染之下,川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算是相當深遠,他喜好自然,嚮往「禪」境。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往往看得見中國文化背景的痕跡。大學時代,與文友共同創刊了《新思潮》雜誌(第六次復刊),陸續在雜誌上發表了《某婚約》、《招魂祭一景》等文章,受到文壇普遍好評。大學畢業後,先於一九二三年,受菊池寬之邀,擔任《文藝春秋》編輯委員,之後在一九二四年,又與橫光利等人創立《文藝時代》雜誌,深得當時的文學青年與年輕作家的歡迎。川端同時也開啟了「新感覺派」文學運動,以對抗自然主義文學的衰落與無產階級文學的興起。一九二六年在《文藝時代》連載他的著名代表作〈伊豆的舞孃〉。一九三四年開始陸續發表《南方之火》、《淺草祭》、《雪國》等作品,一九四九年發表《千羽鶴》,亦是他獲得「藝術院獎」的作品。一九五六年,《雪國》被譯為英文,在美國發行,《千羽鶴》被譯成德文,在德國出版。一九六八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對於只用日文寫作的川端而言,能夠獲此殊榮,意義確實不凡。一九七二年,在三島由紀夫自盡一年五個月月後,川端也在逗子工作室的寓所中,開煤氣自殺,未留下任何遺書。三島由紀夫(1925-1970)本名平岡公威,出生於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四日,自幼身體孱弱,在出身貴族的祖母溺愛下成長,養成其孤獨、敏感而纖細的個性,及對日本傳統藝能之美的嚮往,帶來一生不可抹滅的影響。十六歲即發表作品《繁花盛開的森林》,展現其美學意識及華麗的文體,被視為早熟的天才。引薦他跨進文壇的恩師清水文雄為其取的筆名「三島由紀夫」從此陪伴他一生。一九四七年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大藏省,隔年為了專心從事寫作而離職。一九四九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假面的告白》在文壇嶄露頭角,此後創作不斷,成為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三島不僅在日本聲譽卓著,在國外也享有極高的評價。暢銷作品《潮騷》為其打入美國出版市場;展露獨特洗鍊美學意識的《金閣寺》將三島的文學事業推上高峰。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也是日本當代著作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作家。除了小說、散文與詩詞等文學創作,三島在戲劇方面也展現驚人的才華,寫了許多優秀劇本,致力於日本古典戲劇能樂和歌舞伎的現代化。同時還擔任電影演員,甚至在以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特別演出。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島完成力作《豐饒之海》四部曲最終卷《天人五衰》後,即夥同四名楯之會青年成員前往自衛隊總部挾持總監,鼓動自衛隊發動政變未果,當天便切腹自殺,結束其壯麗的一生。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潮騷》、《金閣寺》、《禁色》、《美德的徘徊》、《愛的飢渴》、《女神》與《豐饒之海》四部曲等。
譯者簡介
陸蕙貽曾認定只要能重譯到太宰治的《女生徒》就能無憾退出譯界的天秤座譯者。譯有《蛇行之月》、《林芙美子的愛情剖面》、《TOYOTA最強工作習慣》等書。
作者自序
佐伯彰一(《三島由紀夫全集》編輯委員)這一切可說起始於微小的偶然。前些日子,當我準備將三島由紀夫留下的未定稿及筆記等作品轉送給山中湖村紀念館時,發現當中夾雜著許多他寫給川端康成的書信,我閱覽起這些影本,立刻著迷其中。他們兩人最早通信的日期是昭和二十年(一九四五年)三月,當年三島只有二十歲,尚未於文壇嶄露頭角,他當時的天真爛漫與熱誠笑容躍然紙上,宛如一幅年輕的自畫像般,生動地再現了他的雄心壯志、夢想、稚嫩的幻想與不安,帶給我難以言喻的閱讀樂趣。當然,川端與三島之間幾近終生的「師徒關係」早已廣為人知。我在第一篇長篇評論〈思慮日本〉(一九六六年)中曾提及川端康成所著的《山之音》一書,當時猶豫再三之後,決定將評論寄給了川端先生。沒想到,川端先生竟以毛筆回了一封長信給我。出於欣喜之情,後來見到三島時,我提及此事。沒想到平素待人有禮的他竟突然面露不悅,說道:「最近,川端先生因為睡不好,信總是寫得特別長。」或許誠如三島所說,畢竟以我和川端先生的關係,本不可能收到他的「長信」才是。當時三島語氣中所顯露的妒意,讓我著實吃了一驚。也或許是那時他剛好將自己的新作贈閱與川端先生,卻尚未收到回音所致吧。過往對社交禮儀多所講究的三島那天不同以往的情緒波動,讓我印象深刻。時至今日,他當時的不悅神情依舊鮮明地浮現在我眼前。我提及此事並非是為了炫耀,只是想提醒諸位,對三島來說,川端康成是位多麼親近,多麼重要的長者。但他竟能寄出如此多熱情洋溢、幾近坦誠的書信給川端先生,仍是令人感佩。事實上,從前在編撰《三島全集》時,我確實考慮過要加入〈書簡篇〉,但三島的遺孀瑤子女士 當時以「不適宜」為由拒絕了。畢竟當時三島驚動社會的自裁才發生不久,要公開他的「書簡」確實不妥,我們也只好放棄。沒想到這一次竟以毫無預料的方式促成了此番機緣,並幸運地獲得了川端、三島兩家人的諒解,得以公開這些書簡。為此,我衷心感到欣喜。將作家之間彼此魚雁往返的書信集結成書,於歐美等地不乏先例,但在日本雖非空前也實屬罕見。唯願此次的公開發表,能收拋磚引玉、起而效尤之效。
章節目錄
推薦序 你所不知道的諾貝爾獎作家 張文薰 序 佐伯彰一 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 往復書簡 令人敬畏的謀畫家‧三島由紀夫 佐伯彰一/川端香男里諾貝爾獎推薦文 川端康成年譜 三島由紀夫年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