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理查.希金斯(Richard Higgins)著作╱攝影現職為美國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知名作家與編輯。曾任職《波士頓環球報》記者與編輯工作長達二十年,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基督教世紀》、《君子雜誌》與《史密森期刊》。希金斯擁有聖十字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哈佛神學院學位,為Taking Faith Seriously的共同主編與Portfolio Life的合著者。二○○○年初,梭羅自然史論文與期刊重新喚醒並肯定希金斯童年時期對樹木的熱愛。他試著走過梭羅曾經造訪之處,熱愛相同的樹林,以及用嶄新的角度去觀察樹木。之後,他開始書寫並拍攝它們。成果即為本書。
譯者簡介
金恒鑣森林生態學學家。臺灣大學森林系學士,加拿大森林土壤學碩士及地球科學博士。曾任林業試驗所所長、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網主席、、臺灣大學教授。目前從事自然寫作,推廣科普教育與生態倫理。著有《山中的一個鐘頭》等書; 譯有《種樹的男人》丶《種子的信仰》)丶《繽紛的生命》、《眾神的植物》丶《半個地球》 等書。
作者自序
作者中文版序本書能夠被譯成中文是我的榮幸,梭羅也應該會感到高興。他是首位閱讀過中國道家與儒家的英譯古典經書的美國人之一。他信奉這些古籍,從中獲得心靈上與哲學上的智慧,他本人的自然觀主要是道家思想。你們的樹的外觀雖說與梭羅在麻薩諸塞州看到的不同,但是梭羅必然知道,這些樹的特質、所表現的真實,以及散發的美,都是等量齊觀的。我深信他也必然想到臺灣赤松林與臺灣鐵杉林內走走,愛慕你們的紅檜巨樹林,以及觀賞臺灣三角楓的葉色。我們無法替梭羅看這些樹,但是我們能夠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看這些樹,正如他過去所做的,我們以此方式來尊崇他。理查.希金斯於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二〇一八年七月十二日
名人導讀
譯序 科學需要詩人代言亨利.大衛.梭羅,是一個難以歸類的人。光是後人給他的名銜就不下十種。有關他的專書,超過美國有史以來任何一個人。他過世一百五十年後,就至少有十本他的傳記。令人驚奇的是,至今還有人鑽研他的思想與言行,發揚他的理念,而這些傳記的材料全來自一座蘊藏量豐富的礦脈:梭羅生前的著作,包括書、論述、隨筆、詩,以及二百萬字的日記,合計二十餘卷。梭羅以其獨特的方式觀察、記錄自然,用他的語言敍說自然。他隨時仔細地觀察並詳盡地記錄康科德鎮及其鄰近地區之三百多種野生植物的物候變化,亦即它們每年抽葉、開花、結實、成長及死亡的日期。這舉動在當時並不受到重視,甚至被譏為無所事事。誰料在一個世紀後,這些記錄變成寶貴的礦石,被人拿來琢磨成燦爛奪目的珍寶。這些珍寶以《對種子的信心》(Faith in a Seed, 1993)、《野生果子》(Wild Fruits, 2000)、《瓦爾登的暖化》(Walden Warming, 2014)、《梭羅的野花》(Thoreau's Wildflowers, 2016)、《梭羅的一生》(Henry David Thoreau: A Life, 2017)、《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Thoreau and the Language of Trees, 2017),以及最近的《梭羅傳》(The Biography of Henry David Thoreau, 2018)等方式公開展示,成為重要的博物學文獻與推動環境主義的有力論述。《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卻是相當特殊的一本書,簡單地說是梭羅在樹林裡的沉思及其所悟出的自然之道的紀錄。那些是他在過世前的十一年裡,不分季節、月份,晨昏、晝夜,晴雨、霧天,親近樹與林的紀錄與心得。他思考樹的樣貌並解讀樹與林的生態,他藉描述樹來闡述他的生命哲學觀。呈現梭羅的科學思維與梭羅透視樹與林的生態,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梭羅提出森林的演替理論(林地樹種的更替)、樹林的營養循環(落葉、腐解,及樹液的輸送),及樹不因為高齡而停止增加生物量。這些理論遠遠走在當時的森林科學前面。當今的科學硏究,例如登在二〇一六年《科學》(Science)上的論文,證實了梭羅這些理論的正確性。這種先見之明,著實讓我們驚奇丶佩服。當代尚有少數人否認人類活動已造成氣候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巨大環境災難。梭羅若在世,勢必會嚴厲地筆伐這些人,一如他當年嚴厲譴責擁奴制度的不義。筆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遭遇了若干困擾。其一是植物多用英文俗名,在譯成中文俗名之時,有可能會出現差錯。其二,詩人的想像力豐富且抽象,有許多文句艱澀難懂,譯者雖向英文專業人士請益,亦難得到肯定的答案。這些地方將留待再版時修正,請讀者見諒。書中出現 nature 或 Nature(不是句首)同字不同的寫法。前者是普通名詞,廣泛地指地球或宇宙的環境(如地質丶氣候)與其內的生命(如動植物),我譯成「自然」。而Nature是抽象名詞,是指神存在之形體。梭羅的 Nature 是指神所創造的獨一無二之形體,我譯為「神的自然」。事實上,二十世紀以後已罕有人用 Nature 這個字了。梭羅無法解釋他觀察到的若干生態現象,但在今天卻已有科學答案。例如在「欹斜的鐵杉」一節裡,梭羅觀察到土堤上的鐵杉向河中央傾斜,但不知其理為何。我們現在知道這是河堤的表土層向河中央緩緩下滑,樹幹底部因此傾斜或彎曲之故我的學術專業是森林生態學,與北美洲的寒溫帶森林相處過十多年,書中的四季更迭、樹種,及樹林我也都熟悉,卻從未有過像梭羅這種深層的感受與體驗,實在汗顏!譯完本書,我深深地感覺到:科學實在是迫切地需要詩人代言!最後,本譯文承蒙出版公司梁惠玲特約編輯的仔細校閱,增加了本書中文版的可讀性,我在此獻上感謝之意。
名人推薦
國外讚譽——理查.希金斯的《梭羅與樹的對話》讓我著迷。——布克獎評委會主席、英國當代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當代名家評論Best Book of 2017,英國衛報幾乎沒有哪本有書能像此書那樣讓人滿心歡喜,完全滿足眼睛、頭腦和心靈的需要。 ——梭羅傳記《大衛.亨利.梭羅的一生》作者勞拉.達索.沃爾斯(Laura Dassow Walls) 一本關於北美珍貴自然遺產的精彩,令人回味的書。——《康科德之書:與梭羅同行》威廉.霍華斯(William Howarth)一場精湛的導覽,其遠見卓越的啟示,與想像力和智慧相提並論。——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教授,致力推廣梭羅著作之文學社團Thoreau Society董事會成員Ronald Wesley Hoag梭羅寫道,「樹確實有心。」在編寫梭羅書寫樹木作品此部傳神的彙編裡,理查.希金斯確實找到了樹的心臟和靈魂。——《梭羅便攜本》(The Portable Thoreau)編輯、瓦爾登伍茲圖書館梭羅研究所館藏館長Jeffrey S. Cramer 國內推薦——丁宗蘇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范欽慧 (自然作家)陳玉峯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黃仕傑 (科普書籍作者、自然觀察家)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劉克襄 (作家、詩人)賴青松 (穀東俱樂部農伕)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章節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理查.希金斯譯序 金恒鑣推薦者序 羅伯特.D.理查森文獻出處簡述前言 說樹的語言1.慧眼識樹穹蒼下的樹有了細緻之美2.為樹傾心樹之心材3.詩人的樹樹之演出4.心為樹生森林的教誨5.一心向樹與天堂齊高6.松之象徵歌頌松樹7.榆樹爵士康科德的砥柱之崩 8.原生櫟樹博克斯伯勒鎭的古老櫟樹9.冬雪之林新造的世界10.樹皮之舟綠海揚帆作者致謝注解參考文獻梭羅作品摘抄出處表圖片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