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三澤則行 日本宮城縣出生。學生時期開始著迷皮鞋工藝,在東京學習製鞋七年,後轉往奧地利展開新的學習階段,一邊在維也納製鞋老舖做為合夥人從事製鞋,一邊研究手工鞋工藝與藝術。2011年回到日本東京設立〈MISAWA & WORKSHOP〉手工訂製鞋工房,並師事皮革工藝師達4年,進一步研究皮革材料與表現性,擴大作品創作幅度。其製作的皮鞋不僅是以一流技術打造成深具機能性的工藝品,更因造型優美、材料表現力強,成為獨特的藝術品。三澤則行同時活躍於國際舞台,顧客群中擁有許多世界著名演員、電影人、名人,如美國導演史派克‧李(Spike Lee)、知名演員安德林布洛迪(Adrien Brody)、韓國導演朴贊郁等。他製作的訂製鞋,一雙要價約300,000日圓。2010年於德國國際製鞋師大賽(International Efficiency Contest of Shoemakers 2010) 獲得金牌及榮譽獎2014年銀座畫廊舉辦個展2015年日本皮革工藝展獲日本文部科學大臣獎2017年於紐約「FOGUE SPACE CHELSEA」畫廊個展、法國坎城電影節展示會2018年於日本淺草「三澤則行的世界」個展、榮獲日本皇室宮內廳肯定,締結商業契約
譯者簡介
劉向潔台大日文系畢,出生於霧峰。喜歡瑜伽、語言、藝術、建築,同時熱愛傾聽人生故事,曾經兩次參與環球船旅翻譯志工,期許自己持續穿梭在相異的文化語言中,傳遞情感不止息。現為日英自由口筆譯者。
名人導讀
傳承進化,回到鞋工藝的美好時代林果良品 營運總監 曾信儒第一次知道日本製鞋工藝師三澤則行先生的名字,是看到這本中譯版的原文日文書,被它精美的排版以及鉅細靡遺的圖解說明深深吸引。有日本讀者在網路上留言,對三澤先生如此不藏私分享自己擁有的技能,感到敬佩。在台灣的我們一直在蒐集製鞋相關書籍,理解到目前為止,的確還沒能看到在製鞋技藝的流程上比本書更詳盡的書籍,在此,由衷的敬佩本書能如此詳實記錄三澤先生所有獨門絕活。談到製鞋工藝,一次跟台灣製鞋師傅聊到,即使他已經60歲,大半輩子都在製鞋,仍必須抱持著學習的態度,因為總有他還沒看過的工法。各家流派的些微差距,又或是職人們的各自堅持,讓這門技藝有別於其他商品的生產製造。它是最實用的物件,需要仔細地考量穿著者的感受,人體工學的知識不能少;用的材料是天然的皮革,多種因素如牛隻品種、產地氣候緯度、皮革鞣製技術等,影響著材料的美麗與否,與製作手法及穿著時的物性;工序繁複,各種製鞋方法各有目的與巧思。綜上,也就組成了一個一旦深入探究,就無法自拔的領域。 本書中示範的手縫沿條製鞋法,是其中工序相對更複雜,且技術含金量很高的製鞋方式。手縫沿條製鞋法傳承自十五世紀,歷經數百年,是十八世紀末被發明的固特異工法前身。前者保持著它的原汁原味,後者則縮短了製作的時間及成本。書裡面提到的,即使是手工訂製的鞋子,大多數仍會將其拆解成不同的步驟,讓不同專業的職人貢獻自己最精湛技術。而三澤先生卻是從鞋楦、打版、鞋面裁切、縫合、拉幫、大底接合等,全程不假他人之手,獨立完成一雙鞋子。在製鞋的方方面面都能有精良的技藝,是相當少見的,這需要持續多少年每日不間斷的練習。在這邊,我要推薦這本書給在台灣致力於製鞋工藝的朋友們。台灣經歷了1976年全球製鞋產量最高的黃金時代,曾有製鞋王國的美譽。現在,是一個適合在舊有的基礎,向上升級的時代,讓製鞋可以是一門藝術。相信不少從日本、義大利拜師學藝歸來的朋友們,看到這本書,必定如獲至寶,按照這本書的做法,說不定你會有「原來如此」的求知樂趣。雖然這是一本相當專業的書,我仍推薦給初學者或是對紳士鞋有興趣的朋友。在閱讀的過程中,你可以瞭解到鞋子製作涵蓋的諸多細節與知識,絕不是天馬行空、神來一筆。在瞭解最複雜的紳士鞋結構及製法後,在往後的日子裡,對於鞋子更加熟悉,或許也能心領神會三澤先生所要傳達的完成一雙鞋的認真心意。
章節目錄
■推薦序■牛津鞋■德比鞋■構成紳士鞋的主要材料■製作牛津鞋設計鞋款.打版製作製作鞋面拉幫彎鉤縫法貼合大底貼上鞋跟最後修整■製作德比鞋打版製作製作鞋面拉幫彎鉤縫法貼合大底貼上鞋跟最後修整■附錄 MISAWA & WORKSHOP之相關資訊■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