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原著作者——厄尼斯特.湯普森.西頓厄尼斯特.湯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 , 1860-1946),著名動物畫家、博物學家、作家、探險家、環境保護主義者、印第安文化的積極傳播者、「美洲林學知識小組聯盟」 的奠基人、美國童子軍的創始人之一。西頓從小熱愛大自然,悉心研究觀察自然中的飛禽走獸,主張人與動物與環境和平共存,提倡貼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他總是手持畫板和筆記本,像幽靈出沒於群山間追尋著動物足跡,寫下動人的動物故事,並為這些故事繪製數幾千幅插畫。西頓一生著作六十多本,也在雜誌發表過400餘文章,最著名者為《我所知道的野生動物》(即台譯《動物記》)、《動物的狩獵生活》等。西頓一生為動物作傳,有「動物文學之父」的美稱,影響了無數後代的自然書寫者與動物學家。■ 編譯、解說——今泉吉晴日本知名動物學家,1940年出生於東京。在山梨與岩手的山林中建造小屋,終日眺望溪流、照顧植物,觀察並研究森林裡的地鼠、野鼠、松鼠、飛鼠等小型哺乳類動物。著有《空中出現地鼠》(岩波書局)、《西頓:孩子喜愛的博物學家》(福音館書店)、《飛鼠一家》(新日本出版社)等。譯作有《湖濱散記:森林生活》(小學館)、《西頓動物誌》(紀伊國屋書店),以及《亨利的工作》(福音館書店)等。
譯者簡介
蔡昭儀,專職譯者。文化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碩士。譯有:《神遺棄的裸體》,《真田三代的挑戰》,《惡的出世學》等書。
名人導讀
【系列推薦序】動物引領孩子進入充滿想像的自然世界 李偉文台灣每年出版的新書就有四萬種左右,若以全世界近二百個國家來說,每年正式出版發行的新書數量至少也有數百萬種,若再加上沒列入統計的網路文章與數位資料,恐怕是個難以想像的天文數字。因此,能夠歷經時代考驗,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的經典名著,就非常難能可貴,而且經過無數人的研讀與討論,這些書本已經不再只是一些故事而已,也可以反映出時代的氛圍與共同的關注。西頓的動物故事集就是這麼一套經典著作,西頓是個自然學家,也是作家和畫家,他所寫的動物故事之所以流傳一百多年,能夠被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大人與孩子們喜歡,原因就是因為他說的故事精采感人,而且還奠基在正確的生態知識上,他寫的每個故事,每段文字還像是優美的散文,在如詩如畫的描述中,相信能夠激起孩子的想像力以及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哈佛大學教授威爾森曾提出「親動物性假說」,認為人類在基因中就存在喜歡親近接觸具有生命的生物的天性。的確,通常孩子小時候會對昆蟲,尤其某些甲蟲有興趣,隨著年齡成長而逐漸會對大型的動物產生好奇,而且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走入大自然,總是會有愉悅及平靜的感受,大自然是每個人的心靈原鄉。而且人的認知與發展,通常是從具象開始,然後慢慢進展到抽象概念,即使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也必須從具體的經驗中去整合與延伸。因此從剛出生的小嬰兒開始至長大成人,在真實世界中探索,是我們正常的學習歷程。可是隨著世界愈來愈複雜,我們無法只從自己本身的生活經驗去學會一切該知道的事情,這時候「故事」就承擔了我們認識環境的重要角色,透過故事理解這浩瀚神祕的世界。人人喜歡聽故事,看故事,而且往往看到精采的故事時會「啊!」一聲的感嘆,這個驚嘆,就是我們重新認識世界的時候,也就是對舊的經驗重新詮釋,對熟悉或不熟悉的事件有了不一樣的體會。西頓動物記以生動且擬人化的方式來說故事,很能夠打動孩子的心靈。我們常常說大自然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大書,但是真正懂得閱讀的人,應該能夠將大自然的奧秘,轉化為對我們的生活,不管在精神或心靈上,都有所啟發與改變的機會,我相信對孩子來說,這一套動物故事,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因為生物成長中有所謂「銘印現象」,比如某些種類的雁鴨在破殼出生的那一剎那,出現在牠面前的生物就會被視為牠的母親。我們相信人類也有銘印現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成長與學習的關鍵期。我們應該要在孩子對自然生命感受力最強的關鍵期,讓這些動物故事內化為孩子面對以後各種難關的力量。不過我希望當孩子看見這些故事之後,能夠有機會在大人陪伴下,在真實的世界中看到這些生命,觀察牠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牠們彼此的互動,體會到我們與這些動物共享著這個神奇豐富的世界。(本文作者為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名人推薦
李偉文(自然環保作家)──專文推薦林玫伶(台北國語實小校長)、林取德(南投大成國小校長)、張東君(動物科普作家)、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番紅花(親職教養作家)、黃致凱(故事工廠藝術總監)、劉翠華(建國中學生物、科展教師)、潘彥弘(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誠摯推薦各界教師、親子教養、自然保育領域專家熱烈推薦他(西頓)說的故事精采感人,而且還奠基在正確的生態知識上,他寫的每個故事,每段文字還像是優美的散文,在如詩如畫的描述中,相信能夠激起孩子的想像力以及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 ──李偉文(自然環保作家)這不是一套動物叢書,這是一堂給孩子們的生命哲學課。──黃致凱(故事工廠藝術總監)人與大自然的互動關係隨著人類科技發展而互有消長,目前看來大自然應該是敗下陣來了,但這就表示人類真的贏了嗎?踏著西頓的步履前行,伴隨當時他看過的風景,或許你會有一番自己的全新體悟。 ──潘彥弘(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百年大作加上新增內容,是教導孩子生態環境和生命教育的好書!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精采的故事、實用的百科、豐富的圖表、用心的編排,造就一部必讀的經典!──林玫伶(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牛國老大──羅伯綠意盎然的科倫帕山谷羅伯率狼群襲擊牛隻賞金獵人塔納利科學和魔力第二章 捕獵羅伯前往科倫帕識破毒餌的羅伯羅伯為什麼要襲擊羊群?捕獸器來了第三章 對同伴的關心有點凌亂的雜亂腳印布蘭卡!羅伯的嗥叫眺望遠方的清澈眼神與心愛的伴侶在一起 ※動物記QA小百科—— 和飛鼠老師一起讀《狼王羅伯》 。世界上真的有「羅伯」這隻狼嗎?。「科倫帕」是什麼意思?。西頓住在科倫帕的哪裡?。西頓怎麼知道羅伯的故事?。美國西部和東部有什麼不同?。灰狼是一種什麼樣的狼?。西頓是美國人嗎?。西頓畫了好多插圖,他是個畫家嗎?。獵狼犬是種什麼樣的狗?。「新墨西哥」就是墨西哥嗎?。人們懸賞捕捉羅伯的事件是真的嗎?。為什麼羅伯的狼群只吃牛?。所謂的「大牧場」到底有多大?。美國的獵人是什麼樣子?。西頓常常觀察動物,他全部記得嗎?。捕獸器聽起來好可怕,我想多了解一些。故事中的牛仔,是西部片會出現的那種牛仔嗎?。觀察狼群的腳印,就可以知道很多事嗎?。書中有布蘭卡和羅伯的照片,那麼早以前就有相機了嗎?。羅伯死了之後,狼群們都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