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鄭執作家、編劇。「ONE.一個」常駐作者。文學評論家稱他「80後作家中極具代表性的實力派」。第一部長篇小說《浮》出版時年僅19歲,因文筆和辛辣題材在文學界和教育界引起轟動。後出版長篇小說《別去那個鎮》、《我只在乎你》;短篇小說集《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隨筆集《從此學會隱藏悲傷》。他始終認為,文學的本質最終都是關於悲傷,但絕不是流於字面的粉飾和佯裝;應是一道暗門,靜靜地立在那兒,不刻意等誰,懂的人自會來開。忠實讀者時常調侃他:你千萬忍住別紅啊,實則欣賞他為人低調沉靜。
作者自序
◆我偏要悲傷地坐在你身旁二〇一三年跨年夜,我一次性清還了拖欠近兩年的高利貸,本息合計港幣二十萬。ATM機轉完帳,小票揣進口袋,呆立在旺角某個人流交錯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我曾無數次預設過那一刻的情景,原計畫是大醉或大哭一場,但最後都沒有,我只是去街角的麵店吃了碗足料的鮮蝦雲吞麵。打飽嗝的一瞬間,決心離開生活了七年半的香港,至於下站要去哪裡,再議。那兩年間發生過很多讓我悲傷的事,卻毫不影響世界以其固有的姿態前行。大多數的悲傷最終還是要由自己消受,生活愈久愈懂得這個道理。人生苦短,大家都忙,除了真正在乎我們的人,沒有誰甘心花時間去欣賞別人的悲傷。但我們自己心裡清楚,悲傷就踏踏實實在我們骨子裡,任何一個人都要留一方淨土來安置,而我的是寫作。寫作十年,出版過三本長篇小說。這是我的第四本書,也是我的第一本短文集。二十幾篇短文裡,一半寫自己,一半寫自己世界裡的人,合而是我對人世的執念與迷戀。這些故事均寫於那兩年間,值得驕傲的是,自己在情緒起伏極大的歲月裡,依舊做到了文字上的收斂,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在寫作上對自己的要求。我始終認為,文學的本質最終都是關於悲傷,但悲傷絕不是流於字面的粉飾和佯裝。悲傷應該是一道暗門,靜靜地立在那兒,不刻意等誰,懂的人自會來開。就像人生和輪回本身,兜兜轉轉,有緣人終會在一段悲傷的盡頭久別重逢。但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悲傷需要被隱藏,那是因為我們要把最珍貴的悲傷,留給最值得傾訴的人;而不是你今夜掏心掏肺,明晚卻被人當作酒足飯飽後的笑談。成年人畢竟要時刻照顧好自己的尊嚴,少讓不相干的人給自己難堪。相信我,隨著年歲漸長,你會發現世上懂你的人只會愈來愈少。開始寫作那年,我十九歲,還是個把悲傷當表演的年紀。人生第一次失戀,坐在教室窗臺上心碎,儼然一副隨時要跳樓的樣子。可惜,教室在一樓,同學們根本懶得欣賞我的悲傷,反而還因為擋了他們複習高考(1)的陽光而被趕下窗臺。回到書桌前,翻過一張寫滿數學公式的草紙,我在紙的背面寫下自己第一本小說的第一個字。這一動筆,至今未撂。 寫作與做人無異,想要深刻,就不能裝傻,必須勇敢直面所有的情感與情緒,當有天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將悲傷跟快樂平等看待,你便會更加敬畏人生。悲傷不是罪過,反而是解藥,保證一顆活的心不被世俗的標準同化,不被虛假的幸福蒙蔽。悲傷才是時間賜予每個生命最卓爾不群的烙印,也是我們在人潮人海中尋找彼此的座標。十九歲時,我自恃才華橫豎坐躺都溢,總一副故作清高的德行,如今回想起來自己仍會害臊。就在失戀跳樓的戲碼以前,我已經有過長達三個月不跟任何人說一句話的前科,家人以為我患憂鬱症,母親為求我開口說話,日夜以淚洗面。可我竟是那般不懂事,只為彰顯自己跟這個世界的與眾不同,眼睜睜看她為我心碎。二十二歲的我已是家中唯一的男人,父親急症去世,我休學回家照料母親。我開始學習做飯,渴望可以沿襲父親的好手藝,不讓某種味道從這個家中絕跡;我開始練習講笑話,為了不讓嗜笑如命的母親從此沉寂。一年過去,這個家又一次生機勃勃,雖然只剩我跟母親兩個人。我終於能夠想像,母親當年為了救贖那個少不更事的我,深藏過多少數不盡的悲傷。因為在乎一個人,我們開始學會隱藏悲傷,因為要積蓄讓對方快樂的力量。在如今這個正能量與心靈雞湯氾濫的世界裡,悲傷反而成為我們最親密的財富。可每當我們洩露了自己的悲傷,總有人意味深長地笑著對我們說,你要勇敢、你要堅強、你要向上。當這樣的安慰淪為流行的敷衍,愈來愈少有人願意去花時間理解另一個人的悲傷。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並不是安慰,僅僅是理解而已。別讓這個浮誇的時代吞沒我們卑微卻彌足珍貴的悲傷,在遇到值得彼此抱頭痛哭的人以前,務必要隱藏好自己的悲傷。你不必擔心自己隱藏得太深會被人忽略,因為真正在乎你的人天生有種特異功能,那就是無論你怎樣賣力隱藏,他們總是能一眼洞穿你的悲傷,並從此渴望參與你的整個人生。十九歲開始寫作那天,文字根本不足以承載我的悲傷。僅僅寫了一段,我便不知所措。當天晚自習監堂(2)的老師是一名生面孔的年輕女老師,懷著孕。她挺著大肚子走到我的書桌前,把手機遞給我,輕聲說,同學,我猜你應該遇到了什麼難過的事,或許你需要給誰打一個電話,拿去用吧。我愣了幾秒鐘,接過電話跑進廁所裡,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我在電話裡說,對不起,我不是個好兒子,害妳擔心了。母親在電話那頭哽咽著說,孩子,不要再跟自己較勁了,你要先原諒自己。放下電話,我站在走廊的盡頭號啕大哭,引來很多同學圍觀,但那一刻,我一點也沒覺得丟人。若我們不曾經歷相同的悲傷,就不會在相同的歡笑裡重逢。假如不能相擁而泣,那就悲傷地坐在彼此身旁吧。就像這一本關於悲傷的書,哪怕只有一個故事,能夠令人在讀過以後暗自感慨,噢,原來我不是一個人,也就足夠了。臺北二〇一五年四月十五日─────────1.相當於臺灣的聯考。2.監督管理之意。
章節目錄
自 序 我偏要悲傷地坐在你身旁PART 1 沒人能為你承擔所有悲傷你能找到回家的路嗎? 還可以游啊 你總是心太軟 妳願意跟我玩嗎? 你會天馬流星拳嗎? PART 2 最執著的愛戀,是純粹地愛著廁所愛情故事 嬸兒,妳的蛋碎了 親愛的酒鬼 痴漢小歪的十年 復仇女神的春天 PART 3 一輩子太短,只夠愛一個人少女的祈禱 一顆鑽石的壽命 愛呀,我去 表哥和酒的愛情 世界終將遺忘 轉角遇見狗 在線等,不急 PART 4 凡人最大的勇敢,是真實地活著殺信鴿的人 初戀這件大事 幸福的邏輯 每一種愛,都是自食其果 晚安,是我對你最溫柔的告別 崩潰請你流淚 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