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中本晋介 nakamoto shinsuke《可樂白皮書》企劃代表,聽到附近推出新可樂,就立刻騎著自行車前往;聽到西方國家又出了哪些珍稀可樂,就會立刻搭飛機殺到美國的怪人。房間裡的可樂罐頭山在阪神大地震時崩塌,結果遭活埋在罐頭堆裡,受到這次事件啟發,他決定製作可樂資料庫,為收藏的可樂建檔。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個人肚子餓的話心情會不好。中橋一郎 nakahashi ichirou因為不會游泳就選擇沒有泳池的高中就讀,這才不幸地展開與中本之間的孽緣。其實比起可樂,他對茶更有興趣,單純是在陪中本試喝的時候,不知不覺對咖啡因&垃圾食物上癮。負責設計《可樂白皮書》整個網站,以及資料庫系統開發與維護。原本是為了成為工程師或研究人員,才踏上理科的道路,不知不覺就走步上了歪路,被稱為電器街王,曾在創新事業中受挫,也曾試著寫東西等,總之就是在各方面失敗的魯蛇。在菲律賓擔任志工後,開始參與國際救助活動,目前正在非洲工作。最喜歡的可樂是原版的Jolt,飲料不甜的話就無法令他心動。http://www.colawp.com/greetings/author.html
譯者簡介
黃筱涵專職日文譯者,天職貓奴,家有兩尊貓大人。喜歡將譯書融入生活──翻譯保健書時就力行健康飲食、翻譯室內設計書時就大肆整理房間、翻譯攝影書時就抱著相機到處跑、翻譯貓書時就去揉捏貓咪千百回,所以至今不敢接觸萬「餓」的食譜。
作者自序
「你是想一輩子賣糖水呢?還是要改變世界呢?」蘋果電腦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想挖角百事可樂執行長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時,曾經說過這段話。他說的沒有錯。真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大概是百事可樂使用的甜味劑,其實是玉米糖漿而非砂糖吧!不過,可樂終究只是糖水飲料。但是,這區區糖水飲料卻受到全球喜愛,融合了各式文化,至今仍持續進化中。有時候又蘊含著一種意識形態,在解渴之餘還可賦予飲用者勇氣,帶出數不清的人生故事與人們的情懷。我在初版的前言中,談到蒐集可樂是為了理解其本質。但是,當我越深入探究就感到越模糊,讓我對可樂有了新的體認──原來,這種多樣性才是可樂的本質。本書不是可樂圖鑑也非可樂百科,只是可樂歷史中的部分軌跡;可樂的源頭是百年前即存在的植物種子,本書將述說它是如何將觸手伸向全球。希望各位讀者也能透過本書,感受到可樂所帶來的豐富世界。
章節目錄
■可口可樂 3■column①成為偶像的可樂 38■百事可樂 41■column②通往自製可樂的道路‧前篇 76■中堅品牌 79■日本品牌 109■海外品牌 153■column③通往自製可樂的道路‧後篇 204■column④七喜隆重推出的非可樂(Uncola)玻璃杯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