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鐘偉倫台灣彰化人,曾就讀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實踐大學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職業生涯在平面與服裝設計間交互切換。身為考古與人類學的祕密愛好者,曾旅居紐約,過了四年追求「隱身於人群之中」、體驗觀察「萬千繽紛」都市部落中人類的生活方式後,開始探訪擁有眾多遺跡的亞細亞諸國,正式開始旅行之路。現為「沙海潛行設計事務研究所」設計者 www.facebook.com/desertstalker6台中「旅行喫茶店」專案設計與共同經營者 www.facebook.com/pages/旅行喫茶店/777210312337746
作者自序
前言歸返,前往深邃亞細亞旅行的方式千差萬別。對有些人來說,旅行是躺在異國的海灘邊曬太陽,而對有些人來說,旅行是到異國常駐數月以至經年。但對我來說,旅行,就是在廣闊的空間中移動、前進。我個人並不偏好「收集」去過的國家數,而是偏好收集「有意義的旅程數」。此次旅行從紐約出發,飛抵印度大城孟買,然後向北,再向東橫越印度。在東印大城加爾各答離開,前往泰國曼谷,再以此為樞紐往緬甸、寮國、越南。南下飛抵印尼雅加達,橫越爪哇島前往峇里島和龍目島,再到新加坡,北上馬來西亞,最後進入尼泊爾。不計入飛行,這趟旅行總共在地圖上累積了15,043公里的陸地里程。而這移動中的每一公里,也非「為移動而移動」。相反的,每一次移動、每一座城市、每一哩距離,都有相對應的物件、照片、或回憶。旅途中,每每在前往目的地的移動中,發現一種解放般的暢快之感。將這樣的回憶、感覺,與累加的里程數字作對照,會產生一種真實感,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以及與自己的內在連結又多了一分,將遙遠的異國所代表的抽象概念,化為真實存在的空間、溫度與空氣,以及最重要的人情。這就是累積「有意義的里程數」所代表的含義。若非曾經長時間待在美國,自己的第一趟「大旅行」,也許會選擇充滿豐富歷史文化與極高生活水平的歐洲,而不是近在咫尺的亞洲。但是最終我很慶幸,因為回到亞洲時我才發現到,這裡才是許多歐美人士的旅行首選。我藉由他們的眼光,再一次地認識了神祕、深邃而美麗的亞細亞,更發現這裡有著一點也不輸給歐洲的歷史人文之美。或許生活水準不及歐洲,但要說亞洲不夠歐洲深厚精采,卻是個需要被教育的迷思了。另外,對於台灣現實的處境,與我們相似的東南亞亦是很好的參照。在越南碰到的導遊,對自己國家繁榮興盛毫不懷疑;而緬甸的書店老闆,放棄了台灣的工作與生活,在緬甸從事文化事業,這種在窮苦國家面對未來的自信是怎麼來的?不是單一國家,所有東南亞國家都在往前進,比起生活標準不同的歐洲、美國和日本,在東南亞和印度的經驗更令我獲益良多。當我們說「走出去」,不是只能到那些先進國家去體驗、感受,也要看看那些力爭上游的國家們,如何在某些方面,變成了我們學習與觀摩的對象。東南亞與印度,並不只是一個便宜的度假之選,而是精采紛呈、充滿豐富文化,值得特地細細探訪的廣大領域。現在,正是出發的時刻!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褚士瑩/公益旅行家|具名推薦|Q娜小姐/自助旅行、沙發客旅行達人 林輝/旅行寫作人,來自香港船橋彰/旅行文學作者謝哲青/作家、節目主持人藍白拖/背包旅人旅行是為人生找定義公益旅行家 褚士瑩我從來沒有聽過真正的旅行者之間,有這樣的對話:「我去過十九個國家。你去過幾個?」「我去過二十個。我贏了!耶!」會比較去過多少國家斷輸贏的,通常是不怎麼懂旅行的人。連旅行都要競爭,看誰的預算越低,去的國家越多,行李越輕,機票越便宜,購物越上手,就越「厲害」,這樣的旅行者,是沒有旅行魂的。一個沒有旅行魂的人生,總在無止境的競賽場上,計較結果究竟是輸還是贏。輸了當然痛苦,但贏了也不開心,因為沒有人比冠軍更擔心下次不能繼續連勝。無論輸贏比數如何,競逐到最後,下場終要落得一死,總的來說,無論累積多少場競賽的成功人生,都無法交換生命最終的失敗。但是一個有旅行魂的人,雖然同樣在競賽場上,卻知道如何優雅地被超越。就像耶魯大學畢業的美國人傑夫在三十歲時知道如何放下紐約副社長的高職,去日本鹿兒島當定置網漁師。所以五十歲的時候,他在當地集落成了村長,知道如何幫助一個山裡的沒落小村村民的心願,優雅地在地圖上消失。我也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人。美國火車旅行家保羅.索魯(Paul Theroux)在他一本叫做《旅行之「道」:旅途生活中得到的證悟》裡面說的:「之於我而言,對旅行的渴望定義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原因:對移動的慾望,對好奇心的滿足,不再如此恐懼,改變人生的現狀,去當一個陌生人,去結交朋友,去體驗未知的地貌,對未知願意冒險。」(“The wish to travel seems to me characteristically human: the desire to move, to satisfy your curiosity or ease your fears, to change the circumstances of your life, to be a stranger, to make a friend, to experience an exotic landscape, to risk the unknown.”)從頭到尾,保羅.索魯沒有說到要「贏」。任何形式的勝利,都不在旅行者的規劃之中。鍾偉倫在他筆下的亞細亞旅行,也這麼一點一滴的,定義了自己的人生。
章節目錄
推薦序/旅行是為人生找定義(公益旅行家 褚士瑩)前言/歸返,前往深邃亞細亞停滯與困惑,在啟程之前◎輯壹、橙土之路:不可思議的印度I 印度印象‧抵達‧孟買的氣味‧「你知道,這裡是達拉維吧?」‧奧蘭卡巴,二十公斤的靈性散步‧三等車票、種姓制度與海洋孤島‧印度式腹瀉‧殺價到三分之一的沙漠駱駝行II 盡覽赤裸坦蕩的生死流轉‧世界遺產,昔日的科學遺跡‧販賣夢想的國度、寶石騙子與反詐騙‧尼桑木丁聖墓,震顫與羞恥並存的震撼教育‧泰姬瑪哈陵,敗家子的永恆淚珠‧牛糞中的神性,瓦拉那西‧菩提迦耶與COMME des GARÇONSIII 雪白山峰與渾濁的生命之城‧大吉嶺,廓爾喀之地‧虎山,與白色山峰的無形連結‧加爾各答,陳腐卻懷舊的榮光‧「來作我的光」,德蕾莎修女與垂死者之家‧泰戈爾之家,對比渾沌的明朗純真‧在印度搭火車◎輯貳、山火之霾:遮蔽的天空下I 黎明將至的佛國勝景‧匯兌詐騙,即將消逝的職業‧雪達光大金塔,清晨的第一道曙光‧改變,正在發生‧純真茵萊湖,我的腦內釘子戶‧來自先進國家的景點收集者?‧黃昏之際,或黎明來臨前的國度?‧華人的願景,明日的緬甸II 身在其中的舒緩與亟欲逃離的安定‧與背包客同行‧流浪基因?‧蒲甘的小導遊‧夜行大金石,星空下的神祕體驗‧泰國,考山路的背包客大觀園‧素可泰,佛的金指‧身在其中,便想逃離;而離開之後,卻又想念‧異域,美斯樂,他們的故鄉III 穿越國境的長途移動‧慢船直行琅勃拉邦‧時尚的暈眩,香通寺‧當你決定要離開,所有事情會自己動起來‧「我該怎麼辦」,午睡的哲學家‧旅途中的豔遇?‧中土世界般的地下水道,崆瀧洞‧越南,太陽之南,國境之東‧巨大的小個子,胡志明爺爺‧雨中的下龍灣‧被騙的風險與麻煩,就是便宜的代價◎輯參、瑞水之濱:想像海洋那頭I 越南,颱風眼內,旅行中線‧越南移動中‧會安,旅行的中線‧越南是我們的一面鏡子‧芽莊,旅行中的颱風眼‧大叻,瘋狂之屋‧厭倦旅行,正是對旅行的禮讚‧意識形態的兩種展演,以及超越之後的⋯⋯‧沒有面孔的台灣旅人II 印尼,在旅程的折返點,做個觀光客‧旅行之神;附魔者‧聖地,勝地──婆羅浮屠‧旅人是收集回憶的容器,波羅莫火山‧峇里島,旅行者與觀光團‧五月四日的相對論‧印尼的日常風景,龍目島‧折返點‧旅行者與觀光客III 星馬,粗糙喧囂媚俗新舊華洋土回文化混雜之美‧歡迎來到新加坡!‧《百年孤寂》之鬼魅況味,麻六甲‧月亮與星星手牽著手,在國家清真寺‧香臭混雜,美極的馬來西亞◎輯肆、奇風之境:盡頭或源頭?I 緊挨著大地,聆聽風中神祇之耳語‧帕蘇帕提拿火葬場與博達拿佛塔‧消逝中的加德滿都黑暗絕景‧奇旺,與動物重建關係的期望之徑‧雜貨店小女孩的浪漫插曲‧倫比尼,殺價的果報‧仁慈的殺戮?‧山中的四日健行‧阿婆之城們,坎提普爾、巴克塔布和帕坦II EBC,聖母峰基地營‧山中孤村,所謂與世隔絕的祕境‧要命的高山反應‧青空下的漠土荒原,與我的雪巴嚮導‧廣袤星辰下的卡拉波特,與碎裂冰川底的基地營‧魯卡拉,班機延誤帶來的繁榮III 尾聲‧旅行中的音樂‧血祭迦梨女神,生命之輕重?‧沉重的負載‧俗世,我回來了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