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布魯斯.穆恩博士(Bruce L. Moon)威斯康辛州米爾瓦基市瑪麗山學院(Mount Mary College)藝術治療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於二○○七年榮獲「美國藝術治療學會」榮譽終身會員資格。曾在賓州斯克蘭頓的瑪麗伍德大學(Marywood University)擔任藝術治療研究所主任,以及領導俄亥俄州沃辛頓的哈丁醫院藝術治療臨床研究計畫。穆恩博士是在俄亥俄州辛辛納提的聯合學院(Union Institute)獲得創造性藝術博士學位,主修藝術治療。他具有多年臨床、行政及教學經驗,目前的臨床工作主要是著力在治療有情緒困難的青少年。他曾在美加許多大學、研討會和學術會議中演講或主持工作坊,並擁有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丁凡專業翻譯及現場口譯,有三十多本譯作,包括《分心不是我的錯》、《我的天才噩夢》、《分心就該這樣教》、《同志伴侶諮商》、《躁鬱症完全手冊》、《破牆而出》、《是躁鬱、不是叛逆》及《以畫為鏡—存在藝術治療》等書。她的部落格http://balas.typepad.com。
名人推薦
「愛是了解別人生命核心的唯一方法。」(Frankl, 1959) 這句話涵蓋了書中所傳遞的主要信念與精神;或說:作者已如實地將存在主義的理念在藝術治療工作中實踐了!因此,這是一本我一直以來極力推薦引進台灣的藝術治療書,很欣慰它終於出版了!讓台灣讀者也有機會一窺藝術治療的究竟與不同面向。 ─呂素貞(藝術治療師) 作者不但用文字敘事,更用圖像來說故事,他在本書中放了許多自己的創作,並與之對話,讓讀者更能體會治療師與個案之間,那種「人與人」超越語言的情感交流。我個人最欣賞他對創作歷程的重視和對作品生命力的尊重,尤其是他對「圖像謀殺」(imagicide)現象的提醒。用「對話」取代「解畫」的概念,突顯了以藝術為基礎的「藝術」治療精神與價值。 ─吳明富(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藝術治療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章節目錄
第一章 全觀:起始第二章 存在價值與藝術傳統第三章 隱喻、儀式、旅程第四章 結構混亂第五章 存在的空虛與藝術第六章 存在主義藝術治療的原則第七章 畫鏡之框第八章 傾聽畫面,和創作產生連結第九章 創作的面向第十章 前衛藝術家第十一章 改變中的疾病面貌第十二章 存在主義藝術治療的領導作風:基本任務第十三章 存在主義藝術治療裡的「和夢境對話」第十四章 以畫布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