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安野光雅 Anno Mitumasa 一九二六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津和野町,畢業於山口師範學校研究科後,曾於東京的三鷹市、武藏野市等擔任小學的美術教師。一九六八年,出版第一本繪本《奇妙國》,授權為多國語言版本,受到高度評價。創作超過百本以上的繪本、插圖書、文集,代表作有《天動說》、《ABC之書》、「旅之繪本」系列等。曾榮獲日本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講談社出版文化獎、小學館繪畫賞,獲頒表彰文化貢獻的「菊池寬獎」,以及由日本政府表彰的「文化功勞者」殊榮。一九八四年,榮獲兒童文學界世界級最高榮譽的「國際安徒生獎」,一九八八年,獲日本政府頒發象徵終身成就的「紫綬勳章」。安野光雅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在人文藝術領域亦涉獵甚廣,曾為大阪的府立國際兒童文學館設計館徽、司馬遼太郎的「街道漫步(街道をゆく)」系列繪製插圖版本,也曾因對圍棋的熱愛與推廣獲頒「大倉喜七郎賞」。二〇〇一年,「安野光雅美術館」於故鄉津和野開幕。二〇一七年,由安藤忠雄打造的「森の中の家──安野光雅館」美術館,於京都的京丹後市開幕。
譯者簡介
林佩瑾淡江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曾任出版社編輯,熱愛閱讀、電影與大自然,家有一貓,每天與貓對話自娛。主要譯作有《撒落的星星》《強風吹拂》《開書店的貓》等。聯絡信箱:kagamin1009@gmail.com
名人導讀
思考「獨立思考」──來自安野光雅的邀請文/藍劍虹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已經是爺爺的安野光雅,應福音館出版社之邀,就「思考」這個主題來說說他的想法。在《思考的孩子》裡,安野光雅在想些什麼呢?他說: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思考」如何「獨立思考」。這書一點也不是哲學科普書,更沒有教什麼思考方法。如他自己所言,這不是一本「有用」的書,更不是「教你一秒鐘學會○○」的書。毋寧說,這類強調有用的思維正是阻礙獨立思考的主因。安野光雅從自身生活經驗來說明獨立思考的重要,也涉及對孩子教育的想法。這聽起來好像是普通平凡人的經驗之思?當然不是。安野光雅以多面向的圖畫書創作者知名,福音館之所以請他來談這個主題,正是因為他在其創作中展現的不一樣思維。思考,不是哲學家獨有的技藝,安雅光雅以如同其畫作一樣優雅近人的語氣平淡道出:「只要活著,人必定在腦中思考著什麼。我們不是哲學家,但是每天的生活還是少不了思考。」這麼說,那還需要特別來談思考嗎?非常需要。因為,就如他於書中所提醒,我們大半時間中都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僅是信服著學校或新聞媒體、廣告、網路等他人的意見,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從而「放棄了思考」。安野光野非常清醒的例舉現今廣告中充斥著的「看起來更年輕」、「用了這乳霜,能讓你看起來年輕十歲」之類看似理所當然的文案。他對此是深表質疑:「看起來更年輕要幹麼?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美啊!」那些僅是商人要賺取金錢的說詞而已!也應補充思考:「凍齡」和製作木乃伊相近幾希?不應忘記,化妝和木乃伊技術都起源於古埃及。安野光雅所談其實正如哲學家康德所倡議的「啟蒙」:啟蒙,就是擺脫未成年狀態;而未成年狀態,就是沒有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的知性去思考判斷行事。他這番洞見,不僅是哲學的,更是美學的。因為,正如畢卡索所言:繪畫不是去描摹美的事物,也不是去美化,而是去發掘每個事物的可看性!安野光雅從創作者、從畫畫的人之角度來進行其獨立思考,所以不僅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美,各種事物都其可看性,等待著去發掘。轉換到孩子的教育上來看也是相同的。教育並非以成績優秀、模範生等為標準,也非透過補習等方式來「美化」分數,而是去挖掘每個孩子自身的特性。他在書中就指出,學校、家長將教育當成管教、教化,甚至養成了孩子媚俗造作,就連作文也美化內容添油加醋,就為了討好和成績。所以他不喜歡大人為了孩子所選的那些「感人熱淚」的書籍,而喜歡像宮澤賢治的《夜鷹之星》、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清秀佳人》等等,都是「不美化、不造作的作品」。在這本小書,安野光雅展現了畫畫創作的人,點點滴滴的獨立思考。向來,人們錯誤的認為繪畫或其他藝術是和思考無關的,但是我們可以在他身上看到畫畫和獨立思考的緊密聯繫。而在創作與獨立思考之間,有一個他極為重視的東西,就是「自學」:自動自發的學習。這即是能動性:是透過這個主動性,人得以獨立思考和探索、創作。安野光雅小時候將鏡子放在地面上,而映照出上方的屋簷和天空,產生了不只是左右相反、連天地都顛倒了的奇妙經驗,安野光雅反覆提及這個經驗對他的重要性;那也促發他日後創作第一本無文字圖畫書《奇妙國》。如此奇妙的鏡子,就像戲劇家布雷希特(B. Brecht)說的「特殊的鏡子」:「如果藝術是反映世界的鏡子,那將得是一面特殊的鏡子。」特殊的鏡子的作用在於將世界置入括號,是對世界的真實性的懷疑。我們知道,古希臘蛇髮女妖的故事。誰看到了蛇髮女妖就會被瞬間石化。作家卡爾維諾(Calvino)指出唯一能砍下女妖的頭的人是英雄柏修斯,因為他不看女妖,而是將他的青銅盾牌磨亮成鏡子,他只看著鏡子,從而砍下女妖的頭。鏡子的作用在於將世界視為虛構、虛假,從而質疑了世界的真實性。因此這樣的鏡子,就像笛卡兒所提出的「懷疑」。凡事總是持著懷疑態度的安野光雅,真確掌握了笛卡爾「我思」的真義所在:質疑。在第三章〈「獨立思考」的訣竅〉:「懷疑懷疑,不斷懷疑」,「至少也該懷疑一次,之後,你就能學會獨立思考。」此書就如安野光雅的許多圖畫書一樣,都是向我們發出思考「獨立思考」的邀請。從懷疑看似真實的日常世界開始,進而獨立思考;透過安雅光雅,更了解,這不僅是獨立思考的開端,同時也是想像的釋放──思考與創造一直是一體兩面。
名人推薦
大人談起孩子,總是容易趨於理想化,無視孩子的心理與生理狀態,意圖將孩子塞進「好孩子」、「可愛的孩子」的框架。本書打破了框架,帶來一股清流。九十高齡的老牌兒童繪本作家,寫出了最新穎獨到的育兒觀點。──日本《週刊新潮》書評戴上好奇的濾鏡彩繪眼前的世界,安野光雅從《奇妙國》開始,實踐著「我思,故我在」的繪者生活,無字的畫冊開啟讀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引導讀者思考兒童、生活、人生的奧義,歲月累積而來的智慧,喚醒遺忘的赤子純真,謎一樣的人生,誰不是用熱情在闖?生命無需別人給出標準答案。閱讀的剎那,小宇宙因思考而爆炸無數回,翻轉人生靠的還是不可自限的思考力,謝謝安野光雅用這本書回應我如光般的生命答案。──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安野光雅能跨越兒童繪本、數學教材、地誌繪畫和經典文學插畫的大師,本書是他重要的創作論,揭露一個重視閱讀與踏查的藝術家,在書籍、自然和大師原作中尋找靈光的歷程。本書更是一本親切的教養書,他反對填鴨與背誦的教育模式,循循善誘,帶領讀者體會「發現的喜悅與感動」,從懷疑與批判中貼近真實。建議家長可以先讀完《思考的孩子》,然後抱著孩子翻閱繪本,傾聽孩子的創意與發想,也許下一個安野光雅就成長在你家裡!──須文蔚(詩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特聘教授)任何事物都有很多面與前因後果,如果不實際接觸,無法理解本質。但現今的孩子們在資訊過多的社會、管教太多的大人等環境中成長,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是件容易的事。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獲授日本「紫綬勳章」的人文繪本大師安野光雅,以他敏銳的觀察力與人生經驗,傳達「思考」與「想像」這樣的心腦活動會讓人生更有趣。並舉例藉由讀書、旅行、融入大自然等,豐富自我心靈並不斷更新「主見」,讓思考成為每天生活的樂趣。──黃惠綺(惠本屋文化書店創辦人、「惠子的日文繪本通信」版主)安野光雅出生於一九二六年,童年時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他二十出頭就成為老師,在物資極度缺乏的年代裡,充滿創造力,經常以隨手可得的物品要孩子們學習,譬如拿些糖灑在地上就可以開始觀察螞蟻,他教過幼兒園,也教了小學生,這些經歷讓他從孩子的視野高度與角度思考,在觀察中充滿同理心。本書猶如一本智慧書,讓大人重新思索我們曾有或是失落的童年,如何讓我們活出更文明的世代,為人類培養健康、善良、有創意的下一代,不只在你家、我家,而是在每個人家。──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在這本小書,安野光雅展現了畫畫創作的人,點點滴滴的獨立思考。向來,人們錯誤地認為繪畫或其他藝術是和思考無關的,但是我們可以在他身上看到畫畫和獨立思考的緊密聯繫。──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章節目錄
第一章 「思考」孩子心靈富足的孩童時光孩子生活的世界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學習大人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關於「說謊」大人拿小孩出氣?成長的階段吊車尾的自尊對孩子而言,「現在」最重要為什麼希望孩子看書?第二章 「思考」學習孩子的學習是學校的責任嗎?數學的重點是快速解題嗎?用自己的力量發現答案的喜悅問答題跟謎題的差別美勞課的意義向大自然學習讀書是有趣的第三章 「獨立思考」的訣竅那些我們放棄思考的事情懷疑一切培養「主見」了解自己的能耐旅行中感受到的事見識「真跡」獨處的能力閱讀書本後記特別收錄──安野光雅的第一本繪本《奇妙國》創作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