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維吉爾.希利爾(Virgil Mores Hillyer)美國傑出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小學教育,酷愛歷史和藝術,喜歡旅行。出生於麻州韋茅斯鎮。哈佛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在紐約的白朗寧學校教了兩年書,隨後遷往巴爾地摩,擔任卡爾維特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希利爾創建的小學函授教育系統,即「卡爾維特學校體系」,惠及世界各地的政府雇員、領事、軍官和傳教士的子女。 當希利爾校長於1899年到美國卡爾維特學校(Calvert School)走馬上任時,他還是一個年僅24歲的年輕人。然而,他有天生的教學異能,了解孩子需要什麼,知道如何講孩子才能聽明白,以及孩子成長的規律。希利爾校長認為,孩子們寫作、閱讀和數學的基礎必須紮實。在此基礎上,他認為學生應當接受歷史、藝術、地理和科學的系統教育,意在培育熟悉周遭世界得全方位學生。希利爾深感傳統教科書的枯燥無味,立志為孩子編寫一套讀起來興味盎然的歷史、地理和藝術讀物,這便是這套書的由來。
作者自序
【前言】用旅行者的眼光,發現世界的故事這套書是為了這麼想的人而寫的:「以為天堂只在天上,地獄只在地下的人;從來沒有聽說過倫敦或巴黎的人;會把「丹麥人」誤以為是一種狗的人(因為丹麥人的英文Dane 看起來像狗的名字)。這套書將用旅行者的眼光去發現世界,而不是用商業眼光看待;告訴孩子:地平線之外,還有哪些國家、發生哪些事情;告訴讀者:世界上不是只有七大奇蹟,還有更多更多的奇蹟。當我還小的時候,住在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那個時候,每到感恩節,都可以看到六種餡的甜餅:蘋果、桃、蔓越莓、奶油凍、碎肉和南瓜,但是我只能選兩種吃,而我從來都沒辦法做出滿意的選擇。當我在本書中要選擇地點或主題來講述時,我遇到了同樣的難題。世界上有太多太多「非常重要」的地方得在第一部分提到,因此,下面這種情形很難避免:有些讀者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某個國家、某個地方被省略了,尤其是讀者就住在那裡時。當我還小時,地理是一個與氣候、貿易、工業、製造業、各種各樣的特產聯繫在一起的討厭名字。世界上每個地方的主要特產,不是玉米、小麥、大麥、黑麥,就是黑麥、大麥、小麥、玉米,或者大麥、玉米、黑麥和小麥。在我的地理概念中,希臘是個特例,因為我以為那裡不產小麥、玉米、大麥和黑麥。地理成了以食物為概念的地理(因為只和吃有關),我把地理的重要性搞錯了。這本書,其實是一本給孩子的環遊世界旅遊書我喜歡地理書上的圖片和地圖,但討厭上面的文字。除了偶爾的一小段文字還有點可讀性之外,其餘的都枯燥無味;到處都是令人暈頭轉向的大標題、次標題、小標題:什麼家庭作業、註釋、學習地圖、給老師的建議、幫助、指導、問題、評論、疑問、練習、背誦、課程、圖片等等。我在上學時,世界對我而言如同一個柳丁。學過的所有知識中,我只記得三件事:荷蘭兒童穿著木靴、愛斯基摩人住在冰塊蓋的房子裡、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就像背九九乘法表的口訣,地理課上也有一些問答題,老師捧著書本照著唸。老師問:「美國人的生活狀態怎樣啊?」一個口齒伶俐的十三歲男孩回答:「他們貧窮野蠻,住在破舊的小木屋裡。」對於這個令人震驚的回答,老師不動聲色地說:「不,這是接下來,愛斯基摩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的答案。」當輪到我來教九歲小孩地理時,我發現手邊的書不是太商業化、世俗化,不然就是走到另一個極端:過於刻板或幼稚。統計和抽象大大超出了九歲兒童的理解力,而隨意地講述其他國家小孩的故事,對學習地理沒有幫助。我是經驗老道的旅行者,到過世界很多國家,走過的距離加起來可以繞地球五圈,我應該寫本自己的地理書。事實證明,我真的是太自負啦!當我對全班的學生講述旅行見聞的時候,完全是信手拈來,學生興致很高,聽得津津有味。於是我找了個速記員,逐字逐句將我的講課內容全都記了下來。但是當我在另一個班上看著這些記錄照本宣科時,卻發現單純的講述內容還是太缺乏條理,不具備一本書應有的脈經。因此,我必須不斷地去嘗試,因為孩子的反應是無法預測的。沒有人能輕而易舉地準確說出孩子的所思所想,也沒有人能一次就讓他們理解。事先假定他們應該知道或不知道某個名詞,都是徒勞的;聳人聽聞或恐怖的字詞,他們理解起來並不困難,但是一些更容易的單詞卻常常會產生誤解。我在課堂上讀過一本寫給孩子看的出色旅行書,作者這樣寫道:「我們到了,又累又餓,找了家旅店安頓(英文是:find quarters)了下來。」孩子們還以為是旅行者在旅店裡撿了好多二十五美分的銅板!(在英文中,「find quarters」是安頓的意思,但是孩子把「quarter」理解成美元二十五分銅板。)然後我向他們講述威尼斯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並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過橋時的情形。隨後我問,有誰能告訴我它為什麼叫嘆息橋。一個男孩說道:「因為它的尺寸(size)很大。」一個小女孩對這個回答很不以為然, 說道:「因為它有很多個側面(sides)。」一個來自義大利的男孩牽強附會地說:「可能是因為他們使用大鐮刀(scythes)。」第四個小孩說:「因為這座橋屬於一個名叫賽的(Cy’s) 男人。」( 尺寸的英文size、側面的英文sides、大鐮刀的英文scythes 以及英文名字「賽」的所有格Cy’s 都與sighs 發音相同或相近,孩子才會有這麼多五花八門、令人啼笑皆非的解答。)地理,其實就是對全世界的探索研究地圖幾乎對所有小孩來說都是件有趣的事。一張地圖就如同一個迷宮,而碰上陌生的新地名,對孩子來說甚至比迷宮還複雜。不過,若是沒有名字和地點,地理根本就不是地理了,它只存在於童話中。因而研究地圖和地名非常重要,上地理時,牆上如果能掛張大地圖是最理想的。對孩子來說,地理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探索。按照國家做出分門別類的剪貼簿,很容易就可以貼滿整整一大本。畢竟圖片、時事新聞、期刊和禮拜天報紙的剪報,以及旅遊局的宣傳頁,剪貼簿的可選材料太豐富了!很多圖片都是出版物上常見到的:印度的神廟、中國的寶塔、非洲的野獸、巴黎的公園。把這些圖片收集在一起,孩子都可以自己編地理雜誌了。除此以外,收集郵票也是充滿樂趣的事,對於到了一定年齡的男孩子來說,收集某種物品特別有趣,有些男孩甚至到長大後,還有這種嗜好。讀過這本書,讓孩子往後的旅途,更加深刻當然,學習地理的最佳方式是旅行,不過可不能學那些行色匆匆的商務人士。因為他們停留在一個城市的時間往往只有一小時,可能前腳剛到羅馬,後腳就得離開了。他們總是急急忙忙地登上一輛計程車,一邊看著手上的小紙條,一邊指揮司機說:「這裡只有兩個地方是我想看的,聖彼得大教堂和圓形大劇場。請用最快的速度載我到那兩個地方,然後把我送回車站。」接下來,司機將他們載到了聖彼得大教堂,然後我們的商務人士把腦袋伸出車外,迷惘地問司機說:「請問,這是大教堂還是大劇場?」在我出生的那個小鎮上,有一個老頭兒相當出名,知道為什麼嗎?這個老人有名的主要原因居然是:他說自己一生中從未去過離家十六公里以外的地方。如今,旅行變得如此簡單,每個人孩提時就可能懷有將來出門旅遊的願望。這套書就是為所有心懷渴望的人準備的。希望能藉由簡略的提示,讓孩子瞭解世界上有哪些值得參觀的地方,這樣等到日後夢想成真的時候,就不至於讓旅行變得毫無意義。就好比某些愚蠢的航海員,他們的足跡遍佈全世界,但是在最後回航的時刻,身上除了一隻鸚鵡和一串玻璃珠子外,竟然一無所有。環遊世界的列車即將開啟,請各位乘客上車!在我小的時候,保姆曾經帶我去車站看火車。我看到一個戴藍帽子、穿著有銅扣子藍襯衫的男人拿著喇叭喊:「所有往巴爾的摩、費城、紐約方向的乘客,請上車!」然後,他會揮舞手臂,示意火車可以開動了。保姆告訴我說,這個男人是車掌先生。所以每次一從車站回到家,我就會戴上帽子,然後學車掌先生那樣喊:「所有往巴爾的摩、費城、紐約方向的乘客,請上車!」一遍又一遍,翻來覆去,樂此不疲。到了最後,家人忍無可忍地對我說:「拜託,不要說了!」然而,我還是悄悄地在心底祈禱:等我長大了,我要當一個車掌,頭戴藍帽子、身穿有銅扣子的藍襯衫。現在,雖然我已經長大了,我仍然要為大家當一回「車掌」,透過這本書帶大家去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帶大家繞整個地球走一圈!
名人推薦
【教育界人士強力推薦】李裕光(昶心蒙特梭利學校校長)李家同(清華大學教授)鄭婉琪(之道學習創辦人)周鄭州(全人實驗高級中學)林光義(慧燈中學創辦人)李崇建(暢銷書《沒有圍牆的學校》作者)彭菊仙(親子教養書作家)劉旭欽(全國教師會)謝國清(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前理事長)李秀貞(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呂理政(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葉建良(台南圖書館館長)花梅真(明德國小老師)連瑞琦(河堤國小老師)黃學仁(彭福國小老師)顏如禎(日新國小老師)何素琴(信義國小老師)
得獎記錄
★「第37次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評選活動」獲選書籍★香港誠品童書類排行榜TOP10★美國外交部鼎力推薦,美國中小學生的最佳讀物★入選「影響中國孩子一生的十大圖書」★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推薦「小學生基礎閱讀書目」★被評為「影響中國孩子一生的十大圖書」
章節目錄
【前言】用旅行者的眼光,發現世界的故事PART1 地球:認識我們居住的這顆星球1. 望遠鏡中的世界2. 地球就像一顆圓圓胖胖的雞蛋3. 我們的地底下到底是什麼模樣呢?4. 全世界的人排成一列,就會出現一條無止境的隊伍PART2 北美洲1. 美國:一塊有著密密麻麻補丁的被子2. 加拿大:美國最大的鄰居3. 墨西哥:讓拇指與食指呈現G的形狀,就可以看見這塊戰神的國度4. 巴拿馬:近在咫尺,遠在天涯的大西洋與太平洋5. 西印度群島:海盜出沒的海洋PART3 南美洲1. 南美洲北部:最兇殘的印地安人居住地2. 巴西:橡膠之都,咖啡之國3. 阿根廷與智利:銀子之都與狹長之國PART4 西歐1. 大西洋:從歐洲旅行到美洲2. 英國(1):盎格魯人居住的島國3. 英國(2):偉大作家的故鄉4. 威爾斯、愛爾蘭與蘇格蘭:英格蘭的鄰居5. 法國(1):全世界最漂亮的城市6. 法國(2):愛美的法國人7. 比利時與荷蘭:低於海平面的國家PART5 南歐1. 西班牙(1):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2. 西班牙(2):隨心所欲的西班牙人3. 義大利(1):「靴子」之國4. 義大利(2):佛羅倫斯的天堂之門與天堂之頂5. 義大利(3):逝去的城市羅馬6. 義大利(4):堆得高高的灰燼──維蘇威火山7. 希臘:諸神的國度PART6 中歐1. 瑞士:歐洲最高的國度2. 德國:戰爭與童話並存的國家【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