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衣若芬,臺灣大學博士。現任教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學院。博士生導師。曾任中文系系主任。新加坡《聯合早報》專欄作家。新加坡註冊社團文圖學會創始人暨現任會長。應邀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講學授課。研究領域為文圖學、東亞漢文學與文化交流、新加坡文史藝術、蘇軾研究。出版學術專書十三本,主編及合編論著十二本,小說和散文創作十八本,期刊和專書論文超過一百六十篇。其中書寫新加坡的專書包括:《北緯一度新加坡》、《南洋風華:藝文.廣告.跨界新加坡》、《星洲創意:文本.傳媒.圖像新加坡》等。
作者自序
獅城藝術逍遙遊 到新加坡旅遊的國際訪客,不知道有多少比例會去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二○一八年一月二十六日我為文圖學會(Text and Image Studies Society)導覽的第一場活動「觀畫夜遊」,是在剛剛開幕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連結兩棟英國殖民時期的歷史古典建築——市政廳和高等法院,外觀在燈光投射中璀璨耀眼;高等法院底層的監獄重新粉刷,仍然略顯陰森。和我二○○六年第一次進入這個空間,觀覽新加坡雙年展時陳舊滄桑的氛圍大相徑庭。我的導覽通常刻意選在星期五晚上,方便社會人士下班以後前來參加,而且星期五美術館和博物館延長開館時間,避開白天的觀眾,講解的聲音也比較不影響他人。那次「觀畫夜遊」就是開端,我介紹的是「袖海樓」主人,十八歲時「過番」到新加坡的潮州商人楊啟霖(Yeo Khee Lim, 1917-1998)先生的收藏。結束後大家閒聊,才曉得很多人都是第一次進美術館/博物館。「看也看不懂。」「博物館是蓋給外國觀光客看的。」「原來(本地人)不用買票。」我想起有一次在臺北坐計程車去故宮博物院,司機一直和我說日語,我用日語和華語回答他:「我不是日本人。」他又繼續用日語問我:「あなたは韓国人ですか(你是韓國人嗎)?」我再用華語回答他:「我不是外國人!」他覺得納悶——故宮博物院是給外國人參觀的啊。為什麼臺灣和新加坡的人都有同樣的想法呢?這些花了納稅人錢的機構和展品,不是為本國人服務的?新加坡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可以免費參觀常設展。臺北的故宮博物院,本地人也需要購票。從前我在臺灣任職大學和研究單位,可以申請因為學術目的自由參觀卡,後來這種參觀卡廢除了。我常和學生笑說:「參觀博物館是最便宜、最舒適,而且最有效率的約會方式。」花一兩個小時欣賞美美的東西,兩人的三觀合不合,不用算命、填一百題的心理測驗,交換對展品的意見就知道啦!問題在於——看不懂。兩個人的知識不對等,或是全然無知,反而顯示貧乏薄弱,那可怎麼辦?所以,這本《藝遊獅城》就是幫助大家掃除對美術的陰影,從我們大部分受過基本教育的常識,擴充到文物藝術的手帳,我的觀覽和研究筆記。和導覽手冊不一樣,我沒有逐一寫展品資料,甚至於我的詮釋修正超越展場的解說牌,這就要提到本書的寫作立場和概念——「輕學術」。二○○六年七月,我應邀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任教,隔年一月開始在《聯合早報》寫專欄文章。此前,我在臺灣出版的《衣若芬極短篇》和散文集《青春祭》已經有一些新加坡讀者。專欄文章不能和我寫小說散文一樣隨性發揮,有字數和交稿時間的約束。我曾經在臺灣《中央日報》寫過專欄,作品頻繁見報,引起某些老師關心,提醒我:研究生應該專心於學術,寫學術文章,不要浪費時間去填充「報屁股」。我雖然心有不服,但是迫於現實壓力,不敢貿然得罪老師,於是向邀我寫專欄的主編梅新先生請辭。梅新先生答應我暫時停筆,歡迎我隨時供稿,我總想著來日方長,必有回報知遇之時,梅新先生去世,我永遠還不了對他的虧欠!所以,接下在《聯合早報》寫專欄的工作,我期勉自己,一定不可以重蹈覆轍,半途而廢。我認真思考專欄文章對於讀者的意義,既然在報紙刊登,面向所有公眾,提供資訊、知識、思想,這三點是我認為必須把握的原則。我不是記者,沒有第一手新聞來源,我的「資訊」偏向較不即時的藝文動態。我的專業工作是教學和研究,因此比起記者告訴讀者「發生了什麼(what)」,我的強項是分享讀者「為何(why)和如何(how)」的知識,以及能夠啟發我們怎樣的思想價值觀。這就是我說的「輕學術」寫作:在有限的篇幅裡,通過嚴謹的學術考察,用輕易理解的文字,舉重若輕,談輕柔科學(soft science)的人文藝術,讓讀者輕便獲取,輕鬆閱讀。在「輕學術」的寫作宗旨下,我把我創發的文圖學(text and image studies),尤其是和博物館相關的「展示文圖學」視角作為本書的談論基礎。文圖學關心以圖像/影像/想像方式呈現的各種文本,範圍廣大,我常說:「萬物皆文本,文圖學就是看世界。」我們怎麼看,會促使我們怎麼想、怎麼說,乃至於怎麼行動。書中文章皆經過嚴謹學術探討,精煉濃縮,讓讀者獲得對於新加坡美術的資訊、知識和思想,加深對新加坡歷史文化的理解。本書的內容主要包括:1. 在新加坡觀看展覽的經驗;2. 對展品的解析和辨證;3. 新加坡美術史的形構;4. 糾正網路傳媒的謬誤;5. 對個別藝術家的記敘。讀者可以從本書得知新加坡重要的展覽地點,進行新加坡美術之旅。感謝李逸、林佳頤、楊婉婷惠允,記錄我在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和華族文化中心導覽的唐代黑石號沉船、宗教身心靈特展、新加坡百年美術展覽,可以較為全面得知我策劃和講述的特色與要點。帶著本書到書中談到的展品前面,現場仔細觀看;或是回顧已經撤展的內容,緬懷仙逝的藝術家。美的永恆超越物質和人壽,如春花秋月,隨時可以想念。悠遊獅城,藝術相伴,人生的賞心樂事。 衣若芬序於新加坡二○二三年七月十日二○二四年七月十日補充修訂
章節目錄
自序獅城藝術逍遙遊文圖學輕學術混血兒的身分證繪情書圖像遇見文字掃美盲東張西望看世界穿粉色襯衫的總理我們離藝術有多遠?靈光是迷信嗎? 新加坡美術館在美術館結婚亞洲文明博物館誰來買我的公媽畫像?四遇三星堆沉沒/默的船刷存在感請擺正江心鏡左龍右虎辟不祥揚子江心空百煉好樣的摩羯魚龍勝出碧筒杯徐直修、雲娘子,歡迎來到新加坡八仙曾在香雪莊行動人形會說話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馬駿和《大檢證》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關著的畫徐悲鴻《六朝人詩意圖》的三種觀看方式徐悲鴻《放下你的鞭子》想像的寫實橫豎是藝術佛陀心亂了 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秋齋藏畫南洋風「南洋畫派」非憧憬南洋畫派好品牌誰的「南洋」劉抗的南洋風格 土生文化館柯玉芝女士的峇迪旗袍 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人間愛晚晴故居故事走進江夏堂為《叻報》點個讚 藝術之家百歲林子平糊塗字轉譯和變形 鴉片山戰役紀念館是仙還是鬼扭曲的煙圈 華裔館新加坡國寶潘受走出龍世界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兩耳/兩腿之間關起門來跳鋼管舞 藝術家苦哈哈,笑哈哈饒宗頤星洲寄情月本長圓,隨人千里吳耀基的不圓之圓 附錄《文圖學報》創刊詞 衣若芬回到白居易的時空:衣若芬帶你看黑石號沉船文物 李逸倍萬自愛:衣若芬陪你看宗教身與靈展覽 林佳頤衣若芬陪你看「獅城美術.百年光華」特展 楊婉婷